1. 印度洋海底生物
印度洋的生物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軟體動物和海獸,。印度洋中年捕魚量約有500萬t,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及海龜?shù)取T诮蠘O大陸的海域里,,還有鯉鯨,、青鯨和豐瓦洛鯨。此外,,在波斯灣的巴林群島,、阿拉伯海、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沿海還盛產(chǎn)珍珠,。 印度洋洋底有豐富的礦物資源∶大陸棚(波斯灣,、紅海、巴斯海峽,、西澳大利亞等海區(qū))的石油和天然氣,;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金紅石和鋯石;印度海灘的獨居石,;厄加勒斯海岸的金剛石和磷灰結(jié)核,;紅海海底的鐵、銅,、錳等金屬礦藏,;洋底的錳結(jié)核,。魚類以飛魚,、鯷、燈籠魚,、金槍魚,、旗魚、鯊魚等最有名,,還有海龜,、海牛、鯨,、海豚,、海豹等。
2. 印度洋海底生物分布
答:印度洋自然資源編輯印度洋石油天然氣科威特波斯灣海岸外的石油設備印度洋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礦產(chǎn)資源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此外,,澳大利亞附近的大陸架,、孟加拉灣,、紅海、阿拉伯海,、非洲東部海域及馬達加斯加島附近,,都發(fā)現(xiàn)有石油和天然氣
3. 印度洋海底有多恐怖
印度洋海嘯是指發(fā)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蘇門答臘海底地震引發(fā)的大海嘯,一共造成了22.6萬人死亡,,震級強達9.3級,,是近200年未遇的大海嘯
4. 印度洋海底生物多嗎
深海四千米水深可能存在的魚類:
燈籠魚(Anglerfish):燈籠魚是深海中的典型代表,它們具有發(fā)達的肉質(zhì)突出物(稱為鰭桿或餌桿),,通過發(fā)光吸引獵物,。它們一般生活在更深的水域,有助于捕食和吸引配偶,。
萊斯特魚(Viperfish):萊斯特魚是一種有著銳利牙齒和長下頜的深海魚類,。它們通常具有長而細長的身體,能夠在低光環(huán)境下活動和捕食,。
劍吻魚(Fangtooth):劍吻魚是一種小型但具有巨大牙齒的深海魚類,。它們的身體呈紡錘形,適應于高壓和低溫的深海環(huán)境,。
纖細魚(Grenadier):纖細魚是一類多樣性較高的深海魚類,,它們通常有著細長的身體和長長的觸須。它們適應于深海的環(huán)境,,并以底棲動物為食,。
大眼魚(Bigeye fish):大眼魚是一類中型魚類,它們在深海水域中相對常見,。它們具有較大的眼睛,,有助于在低光環(huán)境中覓食。
5. 印度洋海底地形
印度洋平均深度為3,872米,,最深處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深度達到7,258米。然而,,在該海域的不同地點深度可能會有所不同,。由于該海域地質(zhì)活動較為活躍,其地形也比其他海域更加復雜,。因此,,該海域的深度分布較為不均勻,可能會出現(xiàn)較淺和較深的區(qū)域,。
6. 印度洋海底生物有哪些
顧名思義,,陸間海是位于兩個大陸之間的海,如地中海,、紅海就是陸間海,。從海洋學上講,,陸間海是指具有海洋的特質(zhì),但被陸地環(huán)繞,,形成一個形似湖泊但具海洋特質(zhì)的海洋,,一般與大洋之間僅以較窄的海峽相連。
由于無法與大洋深處的海水相互流通,,陸間海的海流產(chǎn)生的原因與一般海流不同,,它受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影響,而不受風向的影響,。
陸間??煞譃閮煞N類型:
外流型:這種類型的海水因蒸發(fā)鹽度較高,比外面的海水高時,,外面較淡的海水在表面流入,,較咸的海水在底層流出。
內(nèi)流型:這種類型的海水因降水和河流流入鹽度下降,,比外面的海水低時,,外面較咸的海水在底層流入,較淡的海水在表面流出,。深水的流入根本無法為海底提供充足的氧氣,。
7. 印度 海洋
印度尼西亞近臨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它位于南中國海南面,,澳大利亞北面,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西部,,菲律賓西南部,,東鄰太平洋,西鄰印度洋,。印度尼西亞的經(jīng)緯度為:東經(jīng)96°到東經(jīng)140°,,南緯12°到北緯7°,。
印度尼西亞是群島國家,,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8. 印度洋6000米海底
深海是指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域。世界上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有30多處,,其中的20多處位于太平洋洋底,,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達11034米,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深的海域,。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當今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9. 印度洋海底深度
印度洋最深為9074米,。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60.8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34萬立方千米,。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最深為9074米。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印度洋的水平輪廓,,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線曲折,,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印度洋底展布著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東經(jīng)90°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構(gòu)成印度洋復雜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的主體位于赤道帶,、熱帶和亞熱帶范圍內(nèi),故被稱為熱帶海洋,。
第四,,由于印度洋與亞洲大陸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風洋流,。
10. 印度洋深海發(fā)現(xiàn)新物種
鸚鵡螺號海洋探測船最新發(fā)現(xiàn)了一種神秘的章魚,,外觀看起來像一個馬戲團的帳篷。研究人員認為這種不尋常的生物屬于Cirroteuthidae科,,科學家們知道這個科存在幾種未被描述的物種,,它可能是其中一種。
鸚鵡螺海洋探測船周日發(fā)布的視頻當中,,這種神秘的章魚像一個充滿空氣的降落傘一樣向外擴展,,然后再次收縮。這種動物身長約8英寸(20厘米),,這艘船的遠程水下攝像機發(fā)現(xiàn)了這種神秘的頭足類動物,,發(fā)現(xiàn)深度為5250英尺(1600米),當時它正在調(diào)查太平洋無人居住的貝克島附近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