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拉伯海附近的洋流
印度洋的氣候受溫度的分布而改變的,。印度洋南緯40°以北的廣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氣溫為15~28℃。而赤道地帶全年氣溫為28℃,,有的海域高達30癈,。印度洋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氣溫高,,因而被稱為熱帶海洋。
在印度洋上,,氣溫的分布是隨緯度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的,。赤道地區(qū)全年平均氣溫約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氣溫為25~27癈,,冬季氣溫為22~23℃,全年平均氣溫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島東西兩側的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一帶的氣溫最熱季節(jié)一般不到25℃,。前者與周圍干熱陸地的烘烤有很大關系,。對于后者而言,由于西南風吹走表層海水使得深層冷水上泛,,進而使氣溫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氣溫也隨著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癈,,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10癈,。由于溫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氣候也有關著很大的變化。
印度洋氣候特征還表現(xiàn)在降水量上,。赤道帶的降水量最豐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節(jié)分配也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布區(qū),。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mm,,為熱帶荒漠氣候區(qū),。在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梢姡《妊蟪顺嗟缼л^為豐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較為均勻,。
按照大氣流的基本特征,,印度洋可劃分為下列4個氣候帶:
1.南緯10°以北為季風氣候,。夏季(5~10月)強勁的西南風從海洋吹向大陸,風速達12公里/秒,;冬季(10~4月)北風和東北風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孟加拉灣和東阿拉伯海的年降雨量在1016mm以上,但西部海域不及254mm,,赤道地帶平均達1778mm,。夏季氣溫在25~28℃,但在非洲東北岸由于受到索馬利寒流的影響使得氣溫降至23℃;冬季氣溫北部為22℃,,赤道以南仍在25~28℃,。
2.南緯10°~30°為東南信風帶。年降雨量北部為203mm,,南部為102mm,。北部的夏季平均氣溫為25℃,冬季略高,;在南部,,夏季為16~17℃,冬季為20~22℃,。
3.南緯30°~45°為西風帶,。全年平均氣溫向南遞減;冬季北部為20~22℃,,南部為10℃,;夏季北部為16~17℃,南部為6~7℃,。
4.南緯45°以南為副極地氣候,。夏季(12~2月)平均氣溫北部為6~7℃,靠近大陸為-16℃,;冬季的相應氣溫在10~-4℃之間,。年降雨量自北至南在1000~500mm之間。
印度洋表層水溫受季節(jié)影響而變化不大,。孟加拉灣為25℃,,南極海域為-1~0℃。含鹽度一般在32~375之間,,僅在鄰近紅海及波斯灣的大洋西北海域超過37%,。南極大陸海岸地帶的冰川,在1~2月時融解,、斷裂入海,,形成冰山,可漂移至南緯40°的海域,。南緯10°以北的洋流流向在季風的影響下,,隨著季節(jié)而改變。在阿拉伯海,,冬季形成反時針方向環(huán)流,,夏季形成順時針方向環(huán)流;赤道以南的洋流全年保持穩(wěn)定,。南印度洋的洋流是逆時針方向環(huán)流的,,主要由南赤道洋流,、尼德爾角洋流、南印度洋洋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組成,。
氣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印度洋北部與亞洲相毗鄰,,因而受到季節(jié)的變更使得海陸熱力出現(xiàn)差異,進而造成氣壓梯度的變化以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形成世界上顯著的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主體位于北緯30°到南緯40°之間,獲得太陽輻射熱量較多,,因而氣溫高,。在印度洋北部,由于三面被陸地包圍,,因而幾乎不受寒流的影響,。而澳大利亞向南突出只到南緯35°,從而使得大洋東岸寒流發(fā)育程度和影響范圍都比較小,,這樣就加強了北部的熱帶海洋性氣候,。
2.大氣環(huán)流
印度洋氣候最大的影響是氣壓系統(tǒng)。印度洋上分布的氣壓主要有:印度低壓,、赤道低壓,、蒙古高壓和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冬季(1月),,在蒙古高壓影響下,,印度洋北部吹東北季風,風向與東北信風一致,,這時印度洋北部氣溫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東南信風,東北季風和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強烈多雨的熱帶輻合帶,。到了夏季(7月),由于太陽直射點北移,,此時蒙古高壓就被印度低壓所取代,,那么來自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的東南信風,經(jīng)過高溫高濕的赤道海域,,進入印度洋北部時轉為西南季風,。由于受氣溫增高的影響,降水量也大會大增加,。
2. 阿拉伯海域洋流
表層海水從較高的洋面阿拉伯海流向較低洋面紅海,。底層海水從密度較高的紅海流向密度較低的阿拉伯海,。
紅海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卻很高,鹽度為4.1%,年蒸發(fā)量為2000毫米,,超過降水量,,兩岸無常年河流注入。因為氣候的原因,,使得紅海水面比阿拉伯海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層洋流向紅海流動;海底因為鹽度高,,密度大,,壓強大,所以底層洋流是紅海海水向阿拉伯海流動,。
3. 阿拉伯海流向
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區(qū)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空氣特別干燥,夏季氣溫上升很快;同時,,阿拉伯海域在熱空氣籠罩下,,水面溫度上升較高。從東非沿岸流向這里的海水雖然來自赤道附近(低緯度)的海面,,但水溫還是低于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溫,,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馬里寒流
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層海水離岸而去,,而附近的東非沿岸的海水則流來補償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補償流,。根據(jù)海洋表層海水的垂直遞減規(guī)律可知,,夏季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索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質(zhì)。
總體來說,,影響索馬里洋流在夏季為寒流主要因為索馬里的海岸線與夏季風相背離,,使得沿岸呈現(xiàn)離岸風,下層冷水上泛,,順著風勢正好北上,,成為由低緯流向高緯的寒流,寒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為降溫減濕,,加劇索馬里夏季的干旱,。
北印度洋海區(qū)緯度低,沿岸氣候干燥,,云量較少,,太陽輻射強,氣溫終年比較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比較多--這是海水溫度高的主要原因,;
沿岸多為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沒有大江大河的流入,海水較少受到稀釋--因而鹽度高,;
海區(qū)雖然向南開口,,但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加上環(huán)流的形成,,使這里的海水較少與南面大洋的海水充分交流,,因而能夠保持赤道附近海水高溫高鹽的特點。
要分析冬季為暖流就必須與夏季是寒流對應起來,,冬季風與索馬里海岸線相交,,使得沿岸呈現(xiàn)向岸風,海水不斷堆積,,然后下沉,,形成近岸下沉流,表層熱水下沉順風南下,,形成暖流,。由于下沉流具有干熱的特點,使得索馬里的冬天,,并沒有因為暖流而增濕,。
4. 阿拉伯海附近的海灣
沙特阿拉伯兩面靠海,東邊是波斯灣,,西邊是紅海,。波斯灣,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位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多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阿拉伯人稱作這一地區(qū)為阿拉伯灣,。
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xiàn)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是鹽度最高的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5. 阿拉伯海沿岸
有7個國家,,分別為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科威特,、卡塔爾和巴林,。
最大的國家為沙特阿拉伯,按國土的大小依次為也門,、阿曼,、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科威特,、卡塔爾和巴林,。人口約3213.8萬(1990年)。沙特阿拉伯的領土占了半島的75%,。
阿拉伯半島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非常干燥,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qū)并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qū),,該區(qū)有七個無流國,。農(nóng)耕時只能用地下水。炎熱干燥的氣候形成了大片沙漠,,沙漠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半島南部的魯卜哈里沙漠達65萬平方千米。
6. 阿拉伯半島附近的洋流
波斯灣沿岸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并不唯一,,這個地區(qū)一定程度上受到印度洋季風洋流的控制,。波斯灣西側的阿拉伯半島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東側的印度半島上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兼有,,而波斯灣北側的伊朗高原則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7. 阿拉伯海附近有豐富的什么資源
波斯灣的沿岸和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波斯灣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多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斯特拉波是公元一世紀的地理學家,是他第一次用波斯灣來定義這一地方,。阿拉伯人則稱作這一地區(qū)為阿拉伯灣,。8. 阿拉伯海在哪個大洋
阿拉伯半島南方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
9. 阿拉伯海位于什么洋
阿拉伯海北連阿曼灣經(jīng)霍爾木茲海峽通波斯灣,,西接亞丁灣經(jīng)曼德海峽通紅海,東靠印度半島,,西北臨阿拉伯半島,,南與浩瀚印度洋一體,是屬于印度洋的邊緣海,。
10. 阿拉伯海附近的海峽
北面:里海,、威海
西面:地中海、黑海
東南面: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
海峽有:
連通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印度洋)的霍爾木茲海峽(被譽為世界油閥)
連通紅海和印度洋的曼德海峽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
阿拉伯海(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
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
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