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西哥灣地理特征
密西西比河,,被譽為是世界第四長河,,同時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它的位置是在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譯,,來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岡昆族語言,,“密西”和“西比”分別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發(fā)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jīng)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千米,;若以發(fā)源于落基山脈東坡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面積322萬平方千米,大約占據(jù)北美洲面積的1/8,。領(lǐng)取了約250多條支流,。通常,西岸支流比東岸更多更長,,形成巨大且不對稱樹枝狀水系,。這條長河儲水量大,近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可以達到1.88萬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可以說是北美洲河流之冠,,和它的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積計為世界第三大水系(約310萬平方公里)。作為高度工業(yè)化國家的中央河流大動脈,,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業(yè)水道之一,。這條難以駕馭的河流流經(jīng)北美大陸一些最肥沃的農(nóng)田,現(xiàn)已完全由人類控制得當,。密西西比河有兩個旁支——東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蘇里河,。尋找密西西比河的源頭,是在明尼蘇達州的艾塔斯卡湖,,它剛開始時只是一條細流蜿蜒向南,。
這條河流流域各州主要有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諾伊州,、密蘇里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個,。加上分支占了美國29個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還有一點,,威斯康星河最終流經(jīng)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另一半則在密歇根。
按照河流的獨特自然特征,,它可以劃分為不同河段,。源頭艾塔斯卡湖到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羅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長1010千米,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兩側(cè)多冰川湖與沼澤,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經(jīng)1.2千米長的峽谷急流帶,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東尼瀑布,。沿途有明尼蘇達河等支流匯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主要是從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羅到俄亥俄河口的開羅,,全長達到1373千米,,兩河前后匯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諾伊河、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
在圣路易斯北面的河段,,河床有較大的坡度,,且有很多急流險灘,;圣路易斯周圍及其南面地段,河床比降減小,,河谷漸寬,。自開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彎曲度明顯增大,,河谷開闊,,俄亥俄河口處河面寬達24千米。開羅以下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長約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懷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處共有6條汊道,長約30千米,,形如鳥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經(jīng)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脫水道3條主汊道,。河流每年的平均輸沙量達到4.95億噸,,久而久之,,就在河口處領(lǐng)取成面積達2.6萬平方千米的巨大鳥足狀三角洲,并且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不斷向墨西哥延伸,。
在密西西比河緩慢而且漫長的流動中,,它潤澤著美國陸地上41%的土地,水量也比所有其他的美國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同時也是數(shù)千萬美國人飲用水的來源,。流域包括美國31個州和加拿大的兩個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密西西比河還被作為許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從開始墾殖的時候起,就是南北航運大動脈,。但歷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災(zāi)害比較頻繁,。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由于中下游地段河水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導(dǎo)致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建筑很多被毀滅,,田地和果園受到重創(chuàng),工業(yè)和交通也幾乎崩潰,。
為此很多人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流浪天涯,經(jīng)濟損失極為嚴重,。在1928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計劃,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壩防洪,。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運,、水電,、灌溉、養(yǎng)魚等綜合經(jīng)濟效益,。今天,,經(jīng)過美國人民開發(fā)建設(shè),半個世紀以來密西西比河流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現(xiàn)在到處是布滿綠色的河岸,,充滿生機的工業(yè)城鎮(zhèn)星羅棋布,。繁忙的船運輸業(yè)也使美國這條歷史悠久的大河蘇醒過來了,這條資源豐富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國的土地生輝增色,,更加美麗,。
地形
說到這條河流流域的地質(zhì)和自然地理,,基本上就是北美洲內(nèi)陸低地和大平原的地質(zhì)和自然地理。它的邊緣也達到洛杉磯山脈和阿帕拉契山脈,,北面也觸及加拿大(勞倫琴)地盾,。河流主要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河面寬廣,,一般為730~1370米,。河床比較小,迂回曲折,,水流緩慢,,多牛軛湖和沙洲。水系的核心部分,,就是密西西比河下游氾濫平原,,地質(zhì)和自然地理正是該河本身的產(chǎn)物,這一點引起特別的興趣,。整個地區(qū)看起來就如一個大漏斗,,河水由漏斗的敞口處供水地區(qū)攜帶上沉積物和砂礫,然后把這個攜帶物大部分放置在漏斗出口處的沖積平原,,上述描述也說明了密西西比河水系整體上的相互依存性,。
氣候
在密西西比河的流域地區(qū),冬天的月平均氣溫通常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亞熱帶地區(qū)是13℃(55℉),,在明尼蘇達州北部亞極地區(qū)是-12℃(10℉),。夏季月平均氣溫在路易斯安那是28℃(82℉),在明尼蘇達是21℃(70℉),。降水來源為來自墨西哥灣的低空濕氣和來自太平洋的一些低空和高空的濕氣,。冬、春季降水發(fā)生在通常自西向東移動的氣旋暴風(fēng)雨通過時的鋒面附近,。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在南方為127公厘或之上,俄亥俄流域大部地區(qū)76公厘以上,,大平原西部和北部不到25公厘,。夏季和初秋的降雨多為陣雨和雷雨,以及較弱的鋒面暴風(fēng)雨,。這里的月平均降雨量通常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及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山區(qū)是152公厘,,大平原只有51-76公厘。
在這個河流流域的東半部氣候非常潮濕,,冬,、春兩個季節(jié)田納西河流域、俄亥俄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南部流量大,。自德克薩斯州中部至北達科他州東部有一條南北延伸的亞濕潤氣候帶,,既不完全潮濕,,又非半干旱。西面是大平原伴干旱氣候,,沿落基山脈山脊以高山氣候為主,,冬天的降雪在春天和初夏融化順流而下。
水文
密西西比河具有遼闊的流域,,各個地區(qū)的氣候也不相同,,所以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異。上游河段緯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補給為主,,4月出現(xiàn)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現(xiàn)次高水位,,洪水期3~7月,12月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2900立方米/秒,。冬季封凍,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5800立方米/秒,,3~8月為洪水期,6月出現(xiàn)最高水位,,12月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經(jīng)半干旱地區(qū)支流的匯入,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自俄亥俄河匯入后,,水量大增,年平均徑流量達1.34萬立方米/秒,,1~6月為洪水期,,4月會出現(xiàn)最高水位,10月是枯水期,,含沙量大,。在河流的右岸是以密蘇里河為首,長度大,、水量小,、季節(jié)變化很明顯;而在河流左岸是以俄亥俄河為首,,長度小,、水量大、季節(jié)變化相對緩和。
在條河的流域內(nèi)大部分是平原地區(qū),,為美國中南部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和工業(yè),、生活用水。不過中下游河段由于因比降小,、河漫灘廣闊,。以前每當春夏之際,河水暴漲,,中游以下河岸地區(qū)低地就很容易泛濫成災(zāi),,因此有“美洲尼羅河”的稱號。
2. 墨西哥灣形成
墨西哥灣形成的原因:
受信風(fēng)的影響
赤道洋流由于受到信風(fēng)的影響,,于是便在大西洋的西側(cè)積聚了大量的海水,,海水涌入墨西哥灣,使得墨西哥灣的水位被抬高,,在此過程中,,海水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運動,于是產(chǎn)生了洋流,。
受入海河流的影響
由于墨西哥灣位于北美洲大陸東南部,,部分區(qū)域是被為陸地所環(huán)繞的,因此有大量的河流注入,,比如在北岸就有的密西西比河流入,。大量的河水流入墨西哥灣,引起水位升高,,同時河水的密度與海水的密度之間存在差異,,于是洋流就行成了。
受不同緯度海水密度差的影響
在整個的墨西哥灣暖流系統(tǒng)里,,佛羅里達洋流,、墨西哥灣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互相影響,這就說明在墨西哥灣內(nèi)部存在著不同緯度之間海水的交換運動,,高緯度海水與低緯度海水的密度差同樣也是墨西哥灣暖流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墨西哥灣地理特征圖
墨西哥灣暖流,簡稱灣流,,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起源于墨西哥灣,經(jīng)過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部海域與加拿大紐芬蘭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極海。在大約北緯40度西經(jīng)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灣流分支成兩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經(jīng)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這股來自熱帶的暖流將北美洲以及西歐等原本冰冷的地區(qū)變成溫暖適合居住的地區(qū),,對北美東岸和西歐氣候產(chǎn)生重大影響。
4. 墨西哥灣的地形
因為?;蜓笊爝M陸地的部分叫海灣,,而墨西哥灣就是這樣的地形。
海灣的深度和寬度一般向內(nèi)陸逐漸減小,。面積大小不一,,大的比海還大,如哈德遜灣,、墨西哥灣,、孟加拉灣。
有的海和灣不加區(qū)別,,如阿拉伯海是灣,、又稱為海;墨西哥灣是海.卻又稱它為灣,。
5. 墨西哥灣的特點
墨西哥灣屬于北美洲大陸東南沿海水域最終于加勒比海相通,,美麗的墨西哥灣在2017年七月墨西哥灣淺海區(qū)被發(fā)現(xiàn)大量原油,估計可采儲量達1.4億至20億桶,,墨西哥灣周邊的國家有美國,,墨西哥和古巴所屬的大洋在大西洋,我休個班,,位于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氣候十分潮濕
6. 墨西哥灣地理特征是什么
墨西哥領(lǐng)土面積1972550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國,,僅次于巴西與阿根廷,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jīng)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危地馬拉和伯利茲,,東接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墨西哥屬于西5時區(qū),,當?shù)貢r間比北京時間晚14個小時,,實行夏時制時比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墨西哥氣候復(fù)雜多樣,,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氣候特點明顯。墨氣候復(fù)雜多樣,。高原地區(qū)終年溫和,,平均氣溫10~26℃;西北內(nèi)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qū)分旱(10~4月)、雨(5~9月)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70%的地方氣候干燥。西北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內(nèi)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國土面積中濕熱地區(qū)占4.8%,干熱地區(qū)占23%,,溫帶地區(qū)占23.1%,,干旱地區(qū)占28.3%,極干旱地區(qū)占20.8%,。因墨西哥境內(nèi)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首都墨西哥城屬于高原地區(qū),,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氣溫12-26°C,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6-19°C,。
7. 墨西哥灣沿岸地區(qū)
美國南部工業(yè)區(qū)。
8. 墨西哥灣的形成知乎
面積154.3萬平方公里,。
墨西哥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沿海多沙質(zhì)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與海岸間還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灣。在尤卡旦海峽,,有一條海檻,,位于海面下約1600米深,作為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地質(zhì)
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tài)與地質(zhì)區(qū)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潮沼、沙灘,、紅樹
墨西哥灣
林地區(qū),,以及許多海灣、三角灣和潟湖,。大陸棚在墨西哥灣邊緣的周圍形成一系列幾乎連續(xù)不斷的階地,;寬度由最寬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約40公里(25里)不等。佛羅里達西海岸和猶加敦半島外面的大陸棚為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zhì)構(gòu)成的一個廣闊區(qū)域,。大陸棚的其馀部分則為砂礫,、泥沙和黏土的沉積物。在大陸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陸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著許多鹽丘,;而在經(jīng)濟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與這些鹽丘有關(guān)。構(gòu)成海灣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為一大三角形地區(qū),,其面對佛羅里達和猶加敦半島的邊緣是陡峭的斷層,,而北部和西部則是較為平緩的斜坡。該海盆異常平坦,,其傾斜度每2,440米(8,000尺)只有約0.3米(1尺),。墨西哥灣最深處位于墨西哥海盆(錫格斯比海溝〔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米(17,070遲)。從海盆的底部升起許多錫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達400米(1,300尺),,這些海丘是埋藏著鹽丘的地表顯示方式。
9. 墨西哥灣地形圖
墨西哥的經(jīng)緯度是:經(jīng)度:西經(jīng) 98°57′~ 99°22′ ,,緯度:北緯 19°36′~ 19°03′,。
墨西哥是北美洲的一個聯(lián)邦共和制國家,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cè)和西側(cè)濱臨太平洋,,東南瀕臨加勒比海,與伯利茲,、危地馬拉接壤,,東部則為墨西哥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