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博物館英語
杭州博物館屬于西湖區(qū),,杭州博物館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吳山,,臨近吳山廣場和河坊街歷史文化街區(qū),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展區(qū)面積7千平方米,。館藏規(guī)模逾萬件,,涵蓋了陶瓷、書畫,、玉石,、印章、錢幣,、郵票等各類文物,。
2. 杭州博物館英語介紹
杭州值得去的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水利博物館,、浙江省科技館、杭州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中國國際設(shè)計博物館,、杭州世界錢幣博物館等等。
3. 杭州旅游作文英語博物館
博物館游玩攻略
1.場館地址:杭州市上城區(qū)糧道山18號
2.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逢法定節(jié)假日開放參觀預約:
3.門票價格:無需購票,免費游覽,,但須預約
4.預約方式:線上預約
5.預約入口:微信關(guān)注“杭州博物館”公眾號,,進入右下方的“參觀預約”,即可進入預約頁面
4. 杭州博物館英語怎么說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全程約2.6公里1,、從杭州站步行約190米,到達城站2、乘坐地鐵1號線,經(jīng)過1站, 到達定安路站3,、步行約1.1公里,到達杭州博物館
5. 杭州博物館英文翻譯
杭州博物館和杭州自然博物館是兩個不同的博物館,,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收藏和展示的內(nèi)容不同。
1. 杭州博物館:
杭州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示歷史文化藝術(shù)品和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玉器、書畫等,。館內(nèi)展示的文物主要來自于杭州及周邊地區(qū),,以及中國其他地方的一些精選文物。杭州博物館還有豐富的展覽和活動,,向游客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變遷,。
2. 杭州自然博物館:
杭州自然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示自然科學方面的內(nèi)容,包括生物,、地質(zhì),、動植物等方面的展品。館內(nèi)展示的生物主要來自于中國本土,,包括昆蟲,、動物、植物等,,同時也有一些國外的展品,。杭州自然博物館通過展示生物多樣性、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等方面的內(nèi)容,,向游客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重要性,。
6. 杭州博物館英語作文
中國絲綢博物館
博物館位于西湖南邊,總共有五個廳,,展品非常豐富,。絲綢歷史、絲綢工藝,、紡織染絲技藝等等知識都可以在博物館中學習到,。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絲綢制品。館內(nèi)還可以付費學習扎染,。絲綢博物館的游覽時間約在一小時左右,,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買一些紀念品帶回去。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
西湖的邊上有很多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是其中最能代表浙江歷史文化的一個,。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共分六大館區(qū)。主館為基本陳列館,,分館有青瓷館,、書畫館、工藝館,、錢幣館,、國際禮品館,。另外還有文瀾閣點綴其中,這是全國著名的藏書樓,。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南宋官窯位居中國五大名窯之一,,這是中國第一座以遺址為基礎(chǔ)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采用宋代風格的短屋脊,、斜坡頂?shù)姆鹿拍緲?gòu)架形制,,造型莊重、風格獨具,。
杭州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
杭州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包括博物館主館和刀劍剪,、傘、扇三個主題博物館,,對應(yīng)著杭州的三大特色: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西湖綢傘,。在這里,不僅能對杭州的美工史有個大致的了解,,還能親眼見到手工藝人演示制作過程,。
中國茶葉博物館
在美麗的杭州有一個茶葉博物館,據(jù)說這也是唯一一個以茶為主題的餐館性博物館,。景區(qū)是免費的,,環(huán)境非常好,適合帶老人和孩子一起來游玩,。景區(qū)分為室外區(qū)域和室內(nèi)區(qū)域,,室外區(qū)域就是景色為主,有成片茶園,;室內(nèi)區(qū)域,,和其他博物館一樣有展品區(qū),所以綜合性還是很強的,。
7. 杭州博物館語音導覽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游玩攻略,,博物館周一閉館休息。一共4層樓,,序廳,、臨時展廳A、臨時展廳B,,人與自然油畫展覽,、地球生命故事陳列、青春期教育展覽,、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陳列,、綠色浙江陳列
曠野之地——野生動物展,、中國鳥類學史料中心、浙江省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浙江省 古生物花式收藏研究中心,、科普教室,半天時間可以逛哦
8. 杭州博物館文物介紹
首先可以前往第一層去看一看神奇的戰(zhàn)國水晶杯,,在現(xiàn)代人眼中這樣的水晶杯看起來很普通,,然而在幾千年前,這樣的水晶杯需要手藝極其精湛的工匠花費數(shù)十年才得以完成,。
并且在中國千年的歲月中,,這樣大件的水晶杯算是孤例,因此也被譽為了國寶文物之一,,成為杭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可以想象得到這個杯子曾經(jīng)的主人一定非皇親貴族所有。
9. 杭州博物館英語介紹簡短
中國絲綢博物館,。
是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yè)博物館,,是國內(nèi)最專業(yè)的絲綢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
這座絕美的網(wǎng)紅博物館不僅吹著最雋永的歷史風范,,絲路館把絲綢之路介紹得絲絲入扣,同時它也自帶時髦氣息,,時裝館里留存著 vintage的風尚與最in的潮流服飾,。當然建筑本身也因為散發(fā)著西湖邊的文雅又古典的氣息,而一躍成為年度杭城網(wǎng)紅博物館,,來杭州千萬別忘了到西湖邊的這家博物館閑逛,。
10. 杭州博物館翻譯
答:杭州博物館是一座展現(xiàn)杭州歷史變遷和城市文物珍藏的人文類綜合性博物館,是浙江省較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杭州市博物館群體中館藏,、展陳和文化活動水平位居前列的骨干博物館。
11. 杭州博物館游記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所處時代:唐代
器物規(guī)格:長124.8厘米,,厚5.4厘米,肩寬18.8厘米,,尾寬12.5厘米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制作于唐開元二年(714年),為“中華第一制琴師”四川雷威所斫,。這把古琴琴體渾厚,,造型古樸、典雅,,面朱紅色漆,,琴身兩側(cè)邊沿云紋起伏,猶如天邊連綿的云霞,,因此得名“落霞式”,。琴背有多段銘文題刻,,清晰可見的冰裂斷紋和小流水斷紋,講述了古琴穿越千年的久遠歷史,。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曾是定王府“行有恒堂”第一琴,,又是“九嶷山人”楊宗稷“半百琴齋”第一琴。楊宗稷在琴背后龍池的四周,,題刻了對此琴的贊美和鑒賞,,并將其收錄于《琴學叢書》。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所處時代:良渚文化
器物規(guī)格:整器通高8.9厘米,,上射徑17.1-17.6厘米,,下射徑16.5-17.5厘米,孔外徑5厘米,,孔內(nèi)徑3.8厘米
出土時間:1986年
出土地點:浙江余杭反山十二號墓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1986年浙江省余杭縣反山十二號墓出土,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號墓墓主關(guān)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禮器,為禮器或財富象征,。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制作技術(shù)高超,,可稱鬼斧神工,。器形呈扁矮的方柱體,內(nèi)圓外方,,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整體紋飾獨特,,大量填充了卷云紋,、直線、弧線,,刻畫極其繁縟細致,。巨大的體量和精美的神人獸面紋讓它成為了良渚玉琮中當之無愧的王者,堪稱“琮王”,。
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
所處時代:元代
器物規(guī)格:長16.2厘米,,寬6.5厘米,高9.1厘米
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既非清宮舊藏,,亦非來自高等級墓葬,是浙江龍泉一位老百姓在當?shù)匾粋€叫上嚴兒的古窯遺址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它甫一亮相,,就獲得了國內(nèi)陶瓷專家的推崇,。
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胎質(zhì)細膩潔白,釉層肥厚,,呈粉青色,。造型上運用寫實手法,將該硯滴塑造成一葉扁舟,。艙蓬,、艄蓬、欄板一應(yīng)俱全,。艙內(nèi)兩人端坐閑話,,艙外一身蓑衣的艄公正攀爬蓬頂作取笠狀,整體造型奇特,、動靜相合又做工考究,,殊為少見。
五代十國吳越國鎏金純銀阿育王塔
所處時代:五代十國
出土時間:2001年
出土地點: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
五代十國吳越國鎏金純銀阿育王塔,,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塔身內(nèi)用金棺盛裝“佛螺髻發(fā)”舍利,是當年吳越國王錢俶建造皇妃塔(后稱雷峰塔)的核心所在,。
這座阿育王塔通體呈純銀質(zhì)地,,外表局部被鑲嵌上鎏金,雖經(jīng)歷了千年的洗禮,,但依然完好無損,,熠熠生輝。在外形上是單層束腰狀,,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身為方形,,四面的圓拱形龕內(nèi)鏤刻佛本生故事畫面。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所處時代:元至正十年庚寅(公元1350年)以后
器物規(guī)格:縱31.8厘米,,橫51.4厘米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現(xiàn)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卷,,為畫卷前段。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歷時數(shù)載才畫成,,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云山煙樹,、松石挺秀,,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潤淡雅的筆墨,、簡遠的意境,,將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觀之如身臨其境,。剩山圖卷因尚留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得名,,充滿了隱者悠游林泉,蕭散淡泊的詩意,。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牙雕
所處時代:河姆渡文化
器物規(guī)格:縱16.6厘米,,橫6.3厘米,厚1.2厘米
出土時間:1978年
出土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牙雕,,和玉琮王一樣同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這件牙雕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該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距今約有7000年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牙雕上的圖案采用的是線刻手法,雕刻技術(shù)嫻熟,,形象逼真,。牙雕中間有五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構(gòu)成的太陽紋,外圈上端刻出以象征著太陽光芒的火焰狀紋,,兩側(cè)對稱刻有作伸脖昂首相望之態(tài)的雙鳥紋。由此可看出原始河姆渡人對鳥的喜愛和對太陽的崇拜,。
河姆渡文化中鳥的形象出現(xiàn)較多,,聯(lián)系此后良渚文化中的玉鳥、鳥紋以及越地青銅器中的眾多鳥形裝飾,,此雕刻器不僅反映了當時的象牙雕工藝水準,,更為研究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思想意識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清金箔貼花花轎(萬工轎)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器物規(guī)格:縱150厘米,,橫90厘米,,高275厘米
清金箔貼花花轎,為清代寧波式花轎,,是由象山,、奉化、寧海等地的十位工匠老師傅,,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打造完成,,總共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因此又被稱為“萬工轎”。
這座花轎木質(zhì)雕花,,朱漆輔底以金箔貼花,,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猶如一座微型的宮殿,。轎上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三種工藝手法進行裝飾,。轎頂上是錫制的立體形盛開的蓮花,,轎上雕有250個人物及花鳥蟲獸,惟妙惟肖,,轎子的中段地方還輔以鏡片玻璃畫,,每一幅彩繪畫上也都是一個古典劇片段,極盡奢華,。整座轎子采用榫卯結(jié)構(gòu)聯(lián)結(jié),,沒有一枚釘子,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沒有轎門,,因此迎親隊伍中會安排專門的拆轎師傅跟隨負責拆卸,讓新娘子方便出入,。
現(xiàn)在存世的萬工轎屈指可數(shù),,清金箔貼花花轎是其中最著名的,享有“天下第一轎”的美稱,。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卻記錄了當時的工藝制作水平以及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水平,展現(xiàn)了當?shù)氐幕榧廾袼孜幕?/p>
戰(zhàn)國伎樂銅房屋模型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通高17厘米,,面寬13厘米,,進深11.5厘米
出土時間:1982年
出土地點:浙江紹興坡塘獅龕子山306號墓
戰(zhàn)國伎樂銅房屋模型,1982年出土于浙江紹興市坡塘獅龕子山306號墓,。306號墓墓葬規(guī)格較高,,出土隨葬器物1200多件,這件器物是其中的精品,,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先秦時期的青銅房屋模型,。
戰(zhàn)國伎樂銅房屋通體為青銅質(zhì),房屋正面沒有墻和門,,僅立著兩根柱子,,呈透空格子狀。室內(nèi)跪坐六人正在奏樂,分別呈擊鼓,、撫琴,、吹笙和詠唱等姿態(tài)。整個器物密布大面積具有南方特色的紋飾,,屋頂是四角聚集的尖頂,,頂上立有一根高7厘米的八角柱,柱頂則停著一只鳥,。
伎樂銅房屋外觀小巧精致,,但制作工藝非常復雜,由殘存的痕跡可知,,該器物采用的是分鑄法,,即先鑄跪像、鼓架,、圖騰柱,,最后合模鑄成全器,可見當時復雜的鑄造工藝已被匠師運用得爐火純青,。整件器物所提供的信息,,使越人生活的畫面變得較為豐滿和清晰。
北宋泥塑彩繪觀音立像
所處時代:北宋
器物規(guī)格:高60厘米
出土時間:1965年
出土地點:浙江溫州白象塔
北宋泥塑彩繪觀音立像,,1965年浙江溫州白象塔出土,。白象塔當年一次性出土了四十二身北宋彩泥造像,形態(tài)畢肖,,敷彩描金,,極具絢爛之美,是宋塑的典范之作,,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北宋泥塑彩繪觀音立像,一經(jīng)出土便被譽為“宋代彩塑于江南綻放的藝術(shù)之花”,。
北宋泥塑彩繪觀音立像共有兩尊,,它們形制大體一致,分別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和溫州市博物館,。浙博收藏的這尊觀音立像,,保存完整,,塑像神情靜謐恬適,,形體窈窕,衣裝貼體簡約,,賦色典雅古樸,,與自然寫實的大時代風格相一致,散發(fā)返璞歸真的美感。
戰(zhàn)國越王者旨於睗劍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通長52.4厘米
戰(zhàn)國越王者旨於睗劍,,1995年由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以136萬元港幣購回,后經(jīng)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出資買劍并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
戰(zhàn)國越王者旨於睗劍為銅質(zhì)寶劍,,劍體寬闊,中脊起線,,雙刃呈弧形于近鋒處收狹,。雖歷經(jīng)2400多年的歲月洗禮,我們依然能看到此劍亮澤如新,,刃鋒犀利,,風采依舊。加上劍鞘齊全,,纏緱完整,,在出土或傳世的吳、越劍中可謂絕無僅有,。
此劍的所有者為“越王者旨於睗”,。“者旨”音為“諸稽”,,是越王的氏,,“於睗”則為名。越王於睗即越王鼫與(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