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溫度分布圖
海水的冰點是一個不確定的溫度。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所以海水冰點的變化與海水鹽度和密度有密切的關(guān)系,。當鹽度達到24.695的時候,海水最大密度值的溫度和冰點的溫度一樣,,都是-1.332℃,。
海底海水的最低溫度是2℃至4℃(這時海水的密度最大,即海水最深處),某些火山口處的深海熱液噴泉雖然高達300℃~400℃,,但噴出1米多后就迅速冷卻,。
2. 海洋水溫分布圖
海水溫度有周期性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它主要取決于海洋溫度的變化狀況及時間變化,。經(jīng)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范圍為0米至30米,而年變化可達到水深350米,。在陸地上,,氣溫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水溫度則與之相反,,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這種遞減式的變化幫助人們劃分了海水的結(jié)構(gòu):上層為混合層,溫度是均勻變化的,;中間層為溫躍層,,溫度急劇下降;最下面一層的海水溫度,,較平穩(wěn)地下降,。
依照這樣的海水結(jié)構(gòu),海水深度每下降1000米,,海水溫度就會下降1℃至2℃,,在水深3000米至4000米的地方,海水溫度只有2℃至1℃,。大洋表層的水溫每天的變化實際上很小,,一般不會超過0.4℃。與之相對的,,淺海的海水表層每天的溫度變化就大得多了,,常??梢赃_到3℃至4℃
3. 海洋溫度變化圖
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
陸地比海洋比熱容小,,夏季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海洋熱容量大,,陸地熱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溫降溫較慢,,陸地升溫降溫較快。
白天,,陸地受熱升溫快,,海洋受熱升溫慢,從而產(chǎn)生了冷熱差異,,近地面風(fēng)由海洋吹向陸地,,所以叫做“海風(fēng)”;夜晚,,陸地降溫較快,,海洋降溫較慢,從而產(chǎn)生了冷熱差異,,近地面風(fēng)由陸地吹向海洋,,由于風(fēng)來自陸地,所以叫做“陸風(fēng)”,。這就是大家經(jīng)常所說的海陸風(fēng),。
另外,除了海陸風(fēng)之外,。還有山谷風(fēng),,即山谷地區(qū)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氣溫度高,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fēng),;夜間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氣溫度低,冷空氣山坡下滑,,形成山風(fēng),。
4. 海洋溫度范圍
海水表層溫度的每日變化會通過海水向更深層海水傳導(dǎo),不過影響的最大深度不會超過50米,。
表層水溫的每日變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現(xiàn)的時間與太陽的輻射強度有直接的關(guān)系,。每天中午12點左右是每天太陽輻射最強的時候,海水的最高溫度一般會在午后2點左右出現(xiàn),;每天夜間海水的溫度都會降低,,到凌晨4點海水的溫度會下降到全天最低點。
5. 海洋溫度預(yù)報
在高緯度地區(qū),,海面溫度一般是海面低,,往下的海水溫度相對較高,比如南極,、北極地區(qū),;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qū),由于海水吸收太陽的輻射熱,,因此海面海水的溫度最高,,越往下越低。
當然,,有很多因素影響到海水的溫度,,比如海底火山的活動會導(dǎo)致深海海底的海水處于高溫。 此外,,洋流的運動也會造成海水溫度的巨大差異,,著名的暖流比如墨西哥暖流灣流、北大西洋暖流,、黑潮,、對馬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寒流比如親潮(千島寒流),、北太平洋的加里福尼亞寒流,南太平洋的秘魯寒流,,北大西洋的加那利寒流,,南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南印度洋的西澳寒流等等,。
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總的來說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的深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上存在著三層典型的結(jié)構(gòu):上層為混合層,,深度為20~200米,,此層中溫度是均勻變化的;其下一層叫溫躍層,,此層溫度急劇下降,;最下一層位于溫躍層下,海水的溫度較平穩(wěn)地下降。
海水會小于零度,但是:第一,,水是熱的不良導(dǎo)體,,這點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第二,,水的比熱容是地球上最大的物質(zhì),,降溫和結(jié)冰要放出巨大的熱;第三,,降溫時,,溫度是從海面上開始下降的,那么降到海底要有非常多的水來降溫,,第四,深層海水的壓強非常大,,導(dǎo)致了水的體積要縮小它會使海水更不容易結(ji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