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瀕危動物瀕危海洋動物
1、北極熊:這些身材魁梧的白熊被列為“受到威脅的動物”,,受到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保護,。
2、帕芬鳥:這種海鳥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水上度過,,它們會潛入水中捕捉小魚和魷魚,。
3,、獨角鯨:獨角鯨又稱“海中的獨角獸”,這是因為從它下巴伸出的尖牙長達10英尺(3.05米),。
4,、猞猁:猞猁是一種人們了解較少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體型一般很小,。
5,、紅狐:紅狐并不是北極圈獨一無二的。事實上,,在除南極洲的任何一個大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不幸的是,,在很多生物圈里它們被視為一種危險物,。
6、雪鸮:雪鸮是全年均生活在北極地區(qū),,不遷徙的唯一一種鳥類,。雪鸮成年后,它們的羽毛是純白色,,但是在它們還小時,,它們的羽毛是灰色。
7,、北極狐: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北極生物圈里都能看到北極狐,,它甚至在冰島是唯一一種本土陸生哺乳動物。冰河時代末期,,它們穿過冰潔成冰的水體來到冰島,。在斯堪的納維亞這種動物已經(jīng)瀕臨滅絕,幾十年來該地一直對它嚴加保護,。
8,、北極兔:在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北極地區(qū)可以看到這種與眾不同的動物。
9,、林地馴鹿:在阿拉斯加北部和南部地區(qū),、加拿大、俄羅斯和格陵蘭能夠看到林地馴鹿(經(jīng)過馴養(yǎng)的也稱馴鹿)的身影,。
10,、白鯨:在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格陵蘭和俄羅斯的寒冷水域可以看到這種非常著名的白鯨,,不過據(jù)悉每個國家的這種動物均已受到威脅,。在美國,,只有阿拉斯加州有白鯨,而且目前這里僅存大約5頭,。在庫克灣保護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幾種白鯨中,,它是不遷徙的一種,現(xiàn)在是極度瀕危物種,。
2. 瀕危海洋生物有哪些
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一半以上的珊瑚礁都已滅絕。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海洋污染日益嚴重,,珊瑚礁的死亡速度將越來越快。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美麗的珊瑚將全部變成白森森的墓地,。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珊瑚礁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實驗室中重現(xiàn)海洋溫度,研究了2010年到2019年間全球的15次珊瑚彩色漂白事件,。
他們觀察到當珊瑚在瀕臨死亡時,,色彩會變得更加絢爛。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珊瑚通過變色,,在表面產(chǎn)生“實際上是防曬霜的層”,以保護自己免受有害射線的傷害,,就會形成綠色,、粉紅、紫色和橙色等五顏六色的霓虹色彩,。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色彩會鼓勵藻類返回,,重新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當珊瑚內(nèi)部光照水平下降后,,珊瑚細胞又會降低彩色色素的產(chǎn)生,,恢復到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形容這一過程是珊瑚令人不寒而栗、美麗而又令人心碎的最后呼聲,,以改變共生伙伴的主意,,希望它們回來繼續(xù)相扶相攜,共同生活,。這些努力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有一些作用,,但海洋暖化的長期趨勢,卻讓這種努力顯得如此徒勞,,因為溫度急劇升高導致的藻類離開最終不可避免,,珊瑚的死亡漂白就是必然。
3. 海洋瀕危動物有哪些
第十名 大西洋比目魚
大西洋比目魚(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學名庸鰈,,產(chǎn)于北大西洋,是扁平魚類中最大的一種,。
大西洋比目魚:副捕撈受害者
它們可以長到50歲,,體長可達2.5米,體重在300公斤以上,。由于性成熟時間晚(10-14歲),,所以種群結(jié)構(gòu)特別容易因為過度捕撈而遭到破壞。
在底層拖網(wǎng)捕魚時,,大西洋比目魚底棲的特性讓它們很容易作為一種捕撈副產(chǎn)物而被漁民捕獲,。
第九名 條紋平鲉
條紋平鲉(Sebastes fasciatus),又叫大西洋紅魚,,生活在北大西洋,,活動范圍在海面深度70-600米。
這種魚類的體長可以長到50cm,,壽命可達50歲,。
條紋平鲉要到8-9歲才性成熟,過去10年來的拖網(wǎng)捕撈導致大量條紋平鲉在沒有開始繁殖前就被捕獲,,這對條紋平鲉種群的延續(xù)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再加上當?shù)睾S虻暮1I和漁民違反法律進行非法捕撈,導致對這種魚類的保護一直無法有效地展開,。
第八名 胸棘鯛
胸棘鯛( Hoplostethus atlanticus),,在國內(nèi)的商品名為長壽魚、橙鯛魚,,主要產(chǎn)自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以及我國臺灣東港海域,。
長壽魚:超長的壽命使它受到滅絕的危險
這是一種壽命很長的魚,,它們可以活到150歲以上。也正是因為壽命長,它們要在20-32歲的時候才到達性成熟,。當過多的幼體被捕撈后,,整個種群的數(shù)量也會隨之快速下降。
胸棘鯛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魚肉含有人體所需的而是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但在經(jīng)過20多年的商業(yè)捕撈后,這個物種的數(shù)量大幅下降,。
第七名 冬鰩
冬鰩(Leucoraja ocellata)是一種很炫酷的魚類,,它們能夠放電眩暈獵物或者震懾食肉動物。主要產(chǎn)地是大西洋西北部,。
冬鰩可以長到1.5米長,,壽命大約是20年,,但它們的性成熟很晚,,要到11歲才開始繁殖。
這種魚可以制成飼料行業(yè)所需的魚粉,,也可以作為龍蝦養(yǎng)殖的誘餌,,因而被大量的捕撈,隨著過度捕撈的持續(xù),,這個物種的數(shù)量也在大幅減少,。上世紀80年代,這個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為:極度瀕危(CR),,之后人們對它們開始進行保護,。
根據(jù)2017年的一項調(diào)查,目前這個物種的種群恢復良好,,沒有再遭受過度捕撈,。但它們較短的壽命和較晚的性成熟年齡導致這個物種的種群結(jié)構(gòu)仍然很容易被破壞,需要繼續(xù)進行保護,。
第六名 稀棘平鲉
稀棘平鲉(Sebastes paucispinis),,生活在東太平洋阿拉斯加至墨西哥加利福尼亞海域,棲息在巖石底質(zhì)底層水域,。
這種魚體長可達90厘米,,雖然只需要長到4-5歲就可以進行繁殖,但隨著近幾年來洋流和溫度的變化,,稀棘平鲉的幼魚存活率越來越低,。
雖然目前已經(jīng)全面禁止了對這種魚類的捕撈,但科學家們估計,即使完全不進行捕撈,,這個物種也需要差不多100年的時間才能將種群恢復到正常,。
第五名 歐洲鰉
歐洲鰉(Huso huso)生活在歐洲北部的淡水區(qū)域,其體型在所有淡水魚類中位列前茅,。
成年歐洲鰉的體長可以長到7米,,體重超過1噸,它們壽命很長,,可以活到100歲以上,。
它們的卵被稱為“真正的魚子醬”,一條成年的雌性歐洲鰉一次可以產(chǎn)200公斤的卵,,所以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但這也導致了過度捕撈。
歐洲鰉的魚子醬非常受歡迎
除了捕撈壓力外,,歐洲鰉還受到棲息地減少的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歐洲鰉失去了90%的產(chǎn)卵水域,。預計其數(shù)量還會繼續(xù)下降,。
第四名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它們面臨著獨特的生存挑戰(zhàn)。
歐洲鰻鱺在海洋中產(chǎn)卵,,所以他們會在海洋里孵化出來,,然后他們會向內(nèi)陸的淡水游去。當它們達到性成熟后,,在6到30歲的任何時候,,他們都可能返回大海產(chǎn)卵,產(chǎn)完卵后,,歐洲鰻鱺就會死去,。
向內(nèi)陸游去的小鰻魚
當它們?nèi)ネQ蠓敝车穆肪€暫時受阻時,它們會選擇回到淡水生活(不進行繁殖),,等待下一次的繁殖之旅,,那些終生不繁殖的歐洲鰻鱺可以活到50歲以上。
這種不尋常的繁殖行為,,意味著任何在海上捕獲的活的歐洲鰻鱺都還沒有產(chǎn)卵,,過度捕撈很容易對歐洲鰻鱺造成滅頂之災。
第三名 巨石斑魚
某種意義上來說,,海洋中所有石斑魚的生存都在受到威脅,,但巨石斑魚受到的威脅尤其嚴重,。
巨石斑魚可以分為兩個物種,一種是大西洋的伊氏石斑魚( Epinephelus itajara),,還有一種是東太平洋石斑魚(Epinephelus quinquefasciatus),。
顧名思義,巨石斑魚體型較大,,最大的個體能長到2.5米以上,,體重超過360公斤。
伊氏石斑魚
由于它們繁殖時間很短,,所以繁殖的后代較少,,在捕撈過程中,幼魚又很容易被捕獲,,因此這個物種的種群數(shù)量在過去幾年里快速下降,。
第二名 馬耳他鰩
馬耳他鰩( Leucoraja melitensis),今天只有在西西里海峽(意大利和突尼斯之間)才能看到這種稀有的魚類,,它的生活海域范圍還在一直縮小,。
和其他的鰩類一樣,馬耳他鰩生長緩慢,,性成熟晚,,后代數(shù)量很少。
馬耳他鰩并不是商業(yè)捕撈船的目標,,但它們很容易被意外捕獲,,然后它們會被繼續(xù)扔回水里,,在海里自生自滅,。
再加上當?shù)卣畬Υ朔磻t緩,因此這個物種的數(shù)量才會一直減少,。
第一名 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 Thunnus thynnus)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溫帶及熱帶海域,,我國的東海也有,,它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瀕危魚類了。
4. 海洋瀕危動物現(xiàn)狀
鯨鯊Whalesharks它們可以活70到130年,。每條鯨鯊身上都有獨特的圓點標記,,類似于人類的指紋。它們的嘴有近1米寬,,有350多排牙齒,,但這些溫和的巨獸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用它們的嘴作為過濾系統(tǒng),。
玳瑁海龜Hawksbillseaturtle玳瑁是最小的海龜種類之一,,以其令人驚嘆的金色和棕色花紋殼(被稱為玳瑁)而著稱,。玳瑁海龜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龜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為嚴重瀕危物種,,估計全球有8000只海龜,,其中只有1000只雌性海龜在筑巢。不幸的是,,這些海龜因為它們美麗的殼而被獵殺,,而這些殼被非法出售來制造珠寶和裝飾產(chǎn)品。
海獺Seaotters美麗的海獺是地球上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它們以海膽為食,,這使得海帶森林得以茁壯成長。它們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物種,,擁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海獺可以一生不離開水;它們是地球上為數(shù)不多的利用工具生存的物種之一(它們用石頭敲開貝殼);它們是唯一一種能在海底翻轉(zhuǎn)巨石的海洋哺乳動物;他們每天消耗25%到40%的體重;睡覺的時候,他們還會可愛地牽著手,,防止彼此漸行漸遠,。
5. 海洋瀕危物種有哪些
海底有許許多多的動物,很多海底動物都是兇殘,、或者是帶有劇毒的,,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于死亡,。那么,海底中都有哪些危險動物呢?什么動物最危險?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海底十大最危險動物排行榜,。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評比中,箱形水母憑借獨一無二的致命性問鼎最危險頭銜,。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種類繁多,,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大量軼事證據(jù)顯示,,每年有數(shù)十人甚至100多人命喪箱水母之手,。根據(jù)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數(shù)據(jù),單是在菲律賓,,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學基金會表示:“在很多國家,,箱水母釀成的悲劇并不需要簽發(fā)死亡證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發(fā)生數(shù)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亞箱水母長有數(shù)十根觸須,,每根長度最高可達到15英尺(約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讓60人命喪黃泉,。一種名為“Chironex fleckeri”的箱水母的毒刺能夠在短短3分鐘之內(nèi)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羅里達以及美國其它地區(qū)的箱水母能夠?qū)е卤淮陶咝牧λソ?。箱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員當屬僧帽水母,,刺傷產(chǎn)生的痛苦可與雷擊一較高下。迄今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擊仍是一個未知數(shù),。 2、虎鯊 由于相關(guān)影片的宣傳,,大白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鯊魚并非大白鯊,而是虎鯊,,更多的人實際上命喪它們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夠讓人天生恐懼的動物并不多見,,鯊魚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虎鯊會撕咬幾乎任何東西,,其中包括魚類,、海豹、鳥類,、魷魚,、小型鯊魚、海豚,、牌照甚至于舊輪胎,。它們的身長最高可達到18英尺(約合5.48米),重量可達到1噸,,是當之無愧的“海洋殺手”。 在很多熱帶和溫帶水域,,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虎鯊的蹤跡,,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島嶼周圍。有記錄顯示,,大白鯊每年襲擊人的次數(shù)確實要高于虎鯊,,但致人死亡的事故發(fā)生數(shù)量則不及虎鯊。 對于鯊魚為何與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冠軍頭銜失之交臂,,我們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釋:全球每年鯊魚襲人事件的次數(shù)大約為幾十起,,與美國發(fā)生的雷擊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喪鯊魚之口,。 3,、石魚 石魚之所以躋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們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魚;另一個則是,,它們是動物王國的偽裝高手,,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在“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主動上門,。雖然石魚不會主動發(fā)起攻擊,,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險與之親密接觸。石魚背上的棘刺能夠抵御鯊魚或其它捕食者的進攻,。所釋放的毒液能夠?qū)е聲簳r性瘓癥,,不經(jīng)治療便會一命嗚呼。 4,、河豚 有一種動物,,即使被制成美食擺到餐桌上也能置人于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稱之為“氣鼓魚”,,體內(nèi)攜帶的毒素毒性超過氰化物。經(jīng)過特殊培訓的日本廚師會將安全的部位制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劇卻也屢有發(fā)生,。 “氣鼓”這個名字來源于河豚強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后的體積可是正常情況下的兩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制成的藥物可被用于治療因吸食海洛因等毒品產(chǎn)生的斷癮癥狀,。 5,、海蛇 人類對蛇擁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正是這種恐懼讓海蛇順利躋身榜單之列,。雖然也像陸上同類一樣釋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個“海洋隱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在提到毒性的時候,,人們經(jīng)常將海蛇與眼鏡蛇進行比較。它們釋放的毒液能夠在短短數(shù)秒鐘之內(nèi)讓獵物癱瘓并最終走向死亡之路,。慶幸的是,,它們很少攻擊人類,更喜歡捕殺鰻魚,、貝類以及小蝦,。 6,、蓑鲉 蓑鲉又被稱之為“獅魚”,是家養(yǎng)魚缸中備受歡迎的寵物,。這種魚看似溫順,,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卻也具有令人吃驚的毒性。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雖然不會給人類造成致命傷,,但被棘刺刺中也會引發(fā)頭痛、嘔吐和呼吸困難,,決不是一個好惹的家伙,。 通常情況下,刺中后帶來的痛苦可持續(xù)大約半個小時,,但一些人報告說,,他們的刺痛感持續(xù)了幾周之久。蓑鲉并不是一種非常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因此,,被蓑鲉“傷害”的人往往是家養(yǎng)魚缸的主人,而不是潛水者或者漁民,。 7,、鱷魚 咸水鱷魚素來頂著“野生動物王國最兇猛的捕食者之一”頭銜。它們的身長可超過20英尺(約合6米),,體重可達到3000磅(約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鯊魚在內(nèi)的動物都成為它們捕殺的對象,。 捕獵過程中,咸水鱷純以強大的力量取勝,,它們能夠?qū)⑺娦型舷滤?,有時也會向人類發(fā)動襲擊。它們首先利用力量強大的顎咬住獵物,,而后利用所謂的“死亡翻滾”將獵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滾”同樣可以將大型動物撒成兩半,。 8,、刺鰩 刺鰩俗稱“黃貂魚”,單從這個名字我們就不難猜測,,它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2006年,,“鱷魚獵人”史蒂夫歐文在被刺鰩刺中心臟后不幸身亡,,歐文的不幸無疑提高了刺鰩這個鯊魚近親“危險動物”的名聲,。 刺鰩的尾巴末端長有一根大約8英寸(約合20.32厘米)長的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構(gòu)成毒刺的物質(zhì)與構(gòu)成鯊魚鱗片(被稱之為“盾鱗”)的物質(zhì)相同,。在感覺到威脅時,,鋸齒狀毒刺便會變硬,像一把鋒利的牛排刀,。 毒刺會釋放毒液,,給捕食者造成致命傷。莫特海洋實驗室表示:“這種毒液主要是一種基于蛋白質(zhì)的毒素,,能夠給哺乳動物帶來巨大痛苦,,可能影響心率和呼吸?!敝档靡惶岬氖?,刺鰩通常情況下并不攻擊人類。 9,、海獅 海獅之所以能夠躋身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排行榜的原因在于:它們具有很高的地盤性,,對擅自闖入者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海獅被譽為一種聰明可訓練的動物,,是動物園的大明星,,但它們同時也因為咬人行為著稱動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曼哈頓海灘,、新港海灘以及舊金山沿岸發(fā)生了一系列海獅襲擊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學家的關(guān)注,。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海獅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類污染的魚類才出現(xiàn)這些異常行為。 圣地亞哥市政府在其網(wǎng)站警告說:“與所有野生動物一樣,,海豹和海獅也具有不可預知性,,也會成為一種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它們生有鋒利的牙齒,,可能會向人發(fā)動襲擊,,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緊或受到騷擾情況下?!? 10,、海鰻 海鰻擁有蛇一般的身體、突出的口鼻以及寬大的顎,。它們是魚類家族成員,,身長最高可達到8英尺(約合2.43米)。看著這種較為原始的動物,,我們會很自然地將其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海鰻顎部力量強大,,牙齒鋒利,,被牙齒咬傷后產(chǎn)生的鋸齒狀傷口很容易被海鰻口內(nèi)的細菌感染。 如果海鰻因恐懼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覓食的時候)將人咬傷,,它們通常會選擇“松口”,,放你一條生路。白天的時候,,海鰻經(jīng)常潛伏在裂縫和洞穴內(nèi),,夜幕降臨后才出來打獵。它們主要以魚類或者其它能夠被其捕獲的動物為食,。 對于如何避免被海鰻咬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專家提出了兩條建議:一個是,絕對不要將手放入水下多巖洞穴和裂縫內(nèi);另一個則是,,切忌不要給海鰻喂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鰻咬傷事故皆因喂食導致
6. 瀕危海洋物種
人類已知的海洋動物約有21萬種,,預計實際數(shù)量則在這個數(shù)字的10倍以上,,即210多萬種。根據(jù)IUCN瀕危物種名錄與《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的內(nèi)容,,人類已知的當前瀕危海洋動物主要包括:
一,、海鳥或生活環(huán)境與海洋密切相關(guān)的鳥類,例如白腹軍艦鳥,、粉嘴鰹鳥,、短尾信天翁等;
二,、與海洋密切相關(guān)的哺乳類,,例如所有的鯨目種類,食肉目中的海豹,、海狗,、海象種類,以及海牛目中的儒艮等,;
三,、海洋爬行類,例如海龜科所有種,、部分灣鱷等,;
四,、部分瀕危海洋動物與海洋相關(guān)或生活史中一部分時間在海洋中度過的魚類,例如中華鱘,、鰣魚,、部分板鰓亞綱物種(一些鯊魚,、鰩類),、矛尾魚、藍鰭金槍魚等,;
五,、生活在海洋中的一些無脊椎動物,例如鸚鵡螺,、部分珊瑚蟲等,。
除了國際上管理組織和科學機構(gòu)公認的瀕危海洋動物之外,還有一些國家內(nèi)部認為需要進行保護以防止其被過度開發(fā)維護其管轄范圍內(nè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的海洋物種,,也可劃定為瀕危海洋動物,。
7. 海洋中瀕危的動物
據(jù)2020年12月31日英國《都市報》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最新報告表明,,現(xiàn)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物種,,“瀕臨滅絕”的超過四分之一(128,918個物種中大約有35,,765個),。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也警告說,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崩潰,,動物們在驟變的世界里,,苦苦地為生存而掙扎,數(shù)量平均下降了近70%,。
由于氣候變化,、人類行為、棲息地喪失以及其他各種原因,,許多動物種族面臨著暗淡的未來,,而有些種族也已經(jīng)沒有了未來。
報道列舉了5個被正式貼上滅絕標簽的物種,,還有5個,,有可能在2021年或以后,面對同樣的命運,。
該名單涵蓋了從魚類到昆蟲,,從哺乳動物到兩棲動物的各類物種,也陳述了專家們對未來的恐懼與希望,。
2020年正式宣布已滅絕的動物:
華麗毒蛙(Splendid poison frog)
這種來自巴拿馬的小紅蛙是剛被宣告已滅絕的3個中美洲青蛙物種之—,,在寵物界倍受追捧,。
據(jù)說,受甲真菌病的侵擾,,中美洲和南美洲還有22種青蛙已被列為嚴重瀕危物種,。
光滑手魚(Smooth Handfish)
1802年,人們發(fā)現(xiàn)了最后一只光滑手魚,。此后,,雖然進行過廣泛的搜索,但至今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綠色和平組織強調(diào)說,,這個生活在海底的物種是“現(xiàn)代”第一個被宣布滅絕的海洋物種。
加爾帕偽溪蠑螈(Jalpa false brook salamander)
這種小生物尾部微微彎曲,,貌似蠑螈,,過去在危地馬拉比較常見。它有很多亞種,,但留下的照片不多,。數(shù)十年來,再也沒有出現(xiàn)新的記錄,。
侏儒刺螳螂(Spined dwarf mantis)
這種昆蟲主要生活在意大利中部的灌木叢中,。幾十年前,人們僅在托倫蒂諾發(fā)現(xiàn)了一個標本,。
今年,,專家證實它已經(jīng)滅絕,而且其近親——加那利侏儒螳螂也面臨衰退和瀕危狀況,。
小笠原伏翼蝙蝠(Bonin pipistrelle bat)
像手魚一樣,,這種動物可能在很多年前就已經(jīng)滅絕,只是于2020年才正式列入滅絕名錄,。
據(jù)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一個標本,但是由于其科學重要性,,沒有向公眾展示,。
2021年及以后面臨滅絕的動物
歐洲倉鼠(Hamster)
這種可愛的倉鼠原產(chǎn)于歐洲,曾經(jīng)雄霸整個歐洲大陸和俄羅斯,,如今因其生育率急劇下降,,而被列為嚴重瀕危物種。
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里,,雌鼠平均每年生育20多只幼崽,,而今只能生育5到6只,其原因令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金竹狐猴(Golden Bamboo Lemur)
瀕危的野生金竹狐猴僅剩50到250只,。但是,,在馬達加斯加,它們并不是唯一受到威脅的狐猴物種,。
IUCN警告說,,該國所有狐猴物種中,將近三分之一(31%)處于瀕危狀況,,98%的狐猴面臨死亡威脅,。
5種海豚
盡管人們采取了重點保護措施,但是這5種海豚——湄公河海豚,、亞馬遜粉海豚,、伊洛瓦底河海豚和長江江豚,仍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威脅,,其中包括水電大壩、污染和意外的誤捕,。
北地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
地球上只剩下最后兩頭北地白犀牛,,而且都是雌性,這意味著,,永遠不可能再有新北地白犀牛誕生,。
塔帕努利猩猩(Tapanuli orangutan)
2017年,科學家們才發(fā)現(xiàn)塔帕努利猩猩的存在,。據(jù)說,,這個物種的數(shù)量只有不到800只。
雖然物種滅絕及瀕危的形勢嚴峻,,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利好的消息,。
最近,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透露,,從2003年至2019年,,歐洲野牛的數(shù)量從1800頭左右增長到6200頭;
2020年,,藍鯨又重回南喬治亞州,;
在柬埔寨野外,曾經(jīng)被認為已經(jīng)滅絕了的暹羅鱷魚幼崽數(shù)量創(chuàng)下新紀錄,;
150年未見的英國大藍蝶重返英格蘭西南部,。
盡管瀕危動物的總體前景仍然暗淡,但是這些保護工作的成功事例,,讓自然保護主義者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