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運輸有哪些
西亞的三條石油運輸路線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或北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或北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日本,。
西亞,亞洲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門戶是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航運十分繁忙,。蘇伊士運河和紅海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地形以高原為主,。這里的波斯灣及里海沿岸是著名的石油產區(qū),,西亞也是局勢最動蕩的地區(qū)之一。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代著名的陸上貿易通道“絲綢之路”,,就是從中國西安出發(fā),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過中亞,、西亞,到達歐洲,。西亞除有鐵路,、公路以及國際航空線聯結亞洲其他地區(qū)、歐洲和非洲之外,,還控制著海上交通要道,。
2. 海洋運輸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
海上運輸:簡稱海運。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包括沿海運輸,、國際海洋運輸。
它包括遠洋運輸,,近海運輸和沿海運輸,。它利用天然海洋通道,船舶噸位一般不受限制,,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yōu)點。但海運受地理條件限制,,有時受季節(jié)影響,。 [編輯本段]海運特點 海洋運輸是國際間商品交換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貨物運輸量占全部國際貨物運輸量的比例大約在80%以上,海洋運輸具有以下特點:
1,、天然航道
海洋運輸借助天然航道進行,,不受道路、軌道的限制,,通過能力更強,。隨著政治、經貿環(huán)境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可隨時調整和改變航線完成運輸任務,。
2、載運量大
隨著國際航運業(yè)的發(fā)展,,現代化的造船技術日益精湛,船舶日趨大型化,。超巨型油輪已達60多萬噸,,第五代集裝箱船的載箱能力已超過5000TEU。 [編輯本段]海運作用
1,、海洋貨物運輸是國際貿易運輸的主要方式
國際海洋貨物運輸雖然存在速度較低,、風險較大的不足,但是由于它的通過能力大,、運量大,、運費低,以及對貨物適應性強等長處,,加上全球特有的地理條件,,使它成為國際貿易中主要的運輸方式。我國進出口貨物運輸總量的80%~90%是通過海洋運輸進行的,,由于集裝箱運輸的興起和發(fā)展,,不僅使貨物運輸向集合化、合理化方向發(fā)展,,而且節(jié)省了貨物包裝用料和運雜費,,減少了貨損貨差,保證了運輸質量,,縮短了運輸時間,,從而降低了運輸成本。
2,、 海洋貨物運輸是國家節(jié)省外匯支付,,增加外匯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我國運費支出一般占外貿進出口總額10%左右,尤其大宗貨物的運費占的比重更大,,貿易中若充分利用國際貿易術語,,爭取我方多派船,不但節(jié)省了外匯的支付,而且還可以爭取更多的外匯收入,。特別把我國的運力投入到國際航運市場,,積極開展第三國的運輸,為國家創(chuàng)造外匯收入,。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沿海的發(fā)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建立自己的遠洋船隊,,注重發(fā)展海洋貨物運輸,。一些航運發(fā)達國家,外匯運費的收入成為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發(fā)展海洋運輸業(yè)有利于改善國家的產業(yè)結構和國際貿易出口商品的結構
海洋運輸是依靠航海活動的實踐來實現的,,航?;顒拥幕A是造船業(yè)、航海技術和掌握技術的海員,。造船工業(yè)是一項綜合性的產業(yè),,它的發(fā)展又可帶動鋼鐵工業(yè)、船舶設備工業(yè),、電子儀器儀表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整個國家的產業(yè)結構的改善。我國由原來的船舶進口國,,近幾年逐漸變成了船舶出口國,,而且正在邁向船舶出口大國的行列。由于我國航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船員外派勞務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海洋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的遠洋運輸船隊已進入世界10強之列,,為今后大規(guī)模的拆船業(yè)提供了條件,,不僅為我國的鋼鐵廠冶煉提供了廉價的原料、節(jié)約能源和進口礦石的消耗,,而且可以出口外銷廢鋼,。由此可見,由于海洋運輸業(yè)的發(fā)展,,不僅能改善國家產業(yè)結構,,而且會改善國際貿易中的商品結構。
4,、海洋運輸船隊是國防的重要后備力量
海上遠洋運輸船隊歷來在戰(zhàn)時都被用作后勤運輸工具,。美,、英等國把商船隊稱為:“除陸、海,、空之外的第四軍種”,,原蘇聯的商船隊也被西方國家稱之為“影子艦隊”??梢?,它對戰(zhàn)爭的勝負所起的作用。正因為海洋運輸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海上航運事業(yè),,通過立法加以保護,從資金上加以扶植和補助,,在貨載方面給予優(yōu)惠,。
3. 海洋運輸有哪些風險
優(yōu)點:
運能大,能夠運輸數量巨大的貨物,。
用性較強,,客貨兩宜。
越洋運輸大宗貨品,,連接被海洋所分割的大陸,遠洋運輸是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強大支柱,。
運輸成本低,,能以最低的單位運輸成本提供最大的貨運量,尤其在運輸大宗貨物或散裝貨物時,,采用專用的船舶運輸,,可以取得更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平均運輸距離長,。
缺點:
受自然氣象條件因素影響大。由于季節(jié),、制約的程度大,,因而一年中中斷運輸的時間較長。
營運范圍受到限制,,如果沒有天然航道則無法運輸,。
航行風險大,安全性略,。
運送速度侵,,淮時性差,經營風險增加,。
搬運成本與裝卸費用高,,這是因為運能最大,,所以導致了裝卸作業(yè)量最大。
4. 海洋運輸有哪些缺點
對于不能經受長途運輸的貨物和易受氣候條件影響以及急需的貨物,一般不宜采用海洋運輸,。
5. 海洋運輸有哪些股票
在四大航運集團合并傳聞愈演愈烈直至集體發(fā)布澄清公告之際,,與招商局集團頗有淵源的上港集團(600018)決定率先整合航運資源。
上港集團今日披露,,公司正在研究收購上海錦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錦江航運”)部分股權,,錦江航運的股東之一上海海運集團系中國海運集團全資子公司,另一股東中外運上海集團系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外長”)全資子公司,,而上港集團第二大股東亞吉投資則系招商集團旗下招商局國際全資子公司,。由此,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長將通過上港集團收購錦江航運完成曲線合作,,令目前正在發(fā)酵的四大航運集團合并傳聞再度升溫,。
4月18日,招商局集團,、中國海運集團及中國遠洋集團旗下的招商輪船,、中海發(fā)展、中國遠洋等6家上市公司集體發(fā)布澄清公告,,稱四大航運集團合并傳聞未得到任何政府部門的核實,,彼此之間也未就合并問題進行過任何商談。彼時,,中外長旗下的長油3已退市至全國股轉系統交易,,而*ST鳳凰則處于破產重整之中,另一家公司外運發(fā)展并不屬于航運平臺,,故中外長并未發(fā)布澄清公告,。
寧波海運股票_舟山新區(qū)龍頭股舟山新區(qū)龍頭股票舟山新區(qū)板塊龍頭股正點財經
這其中有我國亞麻產業(yè)的龍頭金鷹股份、浙江省第三大海運企業(yè)中昌海運,。
另外,,部分上市公司也在舟山有參股或控股企業(yè)舟山新區(qū)龍頭股票,例如控股舟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錢江水利,,擁有舟山海洋漁業(yè)公司部分資產的中水漁業(yè),、擁有中化興中舟山石油轉運有限公司部分資產的中化國際等。
再就是是受益基礎建設的公司,,比如海堤建設的龍頭企業(yè)圍海股份,。
最后是重要經營區(qū)域在浙東沿海的公司如如意集團、寧波富邦,、長三角地區(qū)最大IT制造業(yè)專業(yè)金屬物流服務商澳洋順昌等等舟山新區(qū)龍頭股票,。
浙江做大做強“藍色經濟”的夢想正一步步走向現實舟山新區(qū)龍頭股票。繼國務院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fā)展示范區(qū)規(guī)劃,,浙江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經濟發(fā)展示范區(qū)后,,前天,,國務院又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qū)。這是國務院批準的中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zhàn)略層面新區(qū),。
6. 海洋運輸有哪些公約
四大海事公約包括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STCW公約),、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 73/78公約),、國際勞工公約。
1,、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
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 簡稱 SOLAS) (1974)
各締約國政府,,愿共同制訂統一原則和有關規(guī)則,以增進海上人命安全,,考慮到《1960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締結以來的發(fā)展情況,,締結一個公約,以代替該公約,,可以最好地達到這一目的,。
2、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STCW公約)
STCW公約,,即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簡稱“”)是國際海事組織(IMO)約50個公約中最重要的公約之一,截止1999年1月1日,,已有133個締約國,位居第三,,占世界船隊噸位98.04%,。最初通過時間為1978年7月7日,生效日期為1984年4月28日,,公約從通過至生效歷經近六年的時間,。
3、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 73/78公約)
最初于1973年2月17日簽訂,,但并未生效,,現行的公約包括了1973年公約及1978年議定書的內容,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截至2005年12月31日,,該公約已有136個締約國,締約國海運噸位總量占世界海運噸位總量的98%,。
MARPOL 73/78公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海事環(huán)境公約之一,。該公約旨在將向海洋傾倒污染物,、排放油類以及向大氣中排放有害氣體等污染降至最低的水平。它的設定目標是:通過徹底消除向海洋中排放油類和其他有害物質而造成的污染來保持海洋的環(huán)境,,并將意外排放此類物質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4、國際勞工公約
國際勞工公約:是指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公約,,對批準的成員國具有約束力,。
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內容:
1、基本權利,;
2,、就業(yè)政策;
3,、工作條件,;
4、社會保障,;
5,、女工、童工,、未成年工,、老年工人以及特殊工人的勞動保護、勞動福利,;
6,、勞動關系;
7,、勞動管理,。
7. 海洋運輸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先說結論,海洋運輸與陸上運輸比較,,有以下優(yōu)點和不足,。
首先,海洋運輸的運輸量比較大,,海洋運輸一般都使用大噸位的輪船進行運輸,,目前,世界上最大噸位的輪船達到了50萬噸,,可以大大的縮小運輸的成本,,但是海洋運輸的弊端是時間成本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