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科學實驗報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海洋科學專業(yè)比較一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氣象學比較好在全國都是出名的,。 以下是海洋科學專業(yè)的簡介: 海洋科學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專業(yè)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學及海洋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海洋科學基本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2. 海洋實驗過程
火山噴發(fā)的三個階段:
1、氣體的爆炸
在火山噴發(fā)的孕育階段,由于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fā)生,上覆巖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巖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巖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巖石的裂隙密度帶發(fā)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巖石破碎,并打開火山噴發(fā)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巖漿的噴發(fā).
2,、噴發(fā)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后,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巖屑和深部巖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fā)柱.
3,、噴發(fā)柱的塌落
噴發(fā)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著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著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
3. 海洋科學實驗報告怎么寫
2021年2月21日,中國海洋大學與青島市嶗山區(qū)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建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協議,。2021年9月9日,,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奠基開工。嶗山海大附校計劃于2023年9月正式開學,,按照“政府主導,、委托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自主辦學”的原則合作辦學,。
4. 海洋生物學實驗
珊瑚礁,是以珊瑚為基底,,融合所許多其他生物,,共同建構成的礁巖。 珊瑚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満5奈⑿∏荒c動物,,大多著生在海中的巖石,、地面上。珊瑚過的是群體生活,,當老的珊瑚體死亡之后,,身體弱軟的部分會腐爛之后,堅硬的石灰質骨骼仍會保留下,,而新生的珊瑚便會附著在這些骨骼上,,繼續(xù)生長繁殖,年復一年,骨骼堆積得越來越高,,便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的天敵是海星,一只海星一個月可以吃掉一立方公尺的珊瑚,。 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和“海上長城”等美譽,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珊瑚在長達2.5億年的演變過程中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不論是狂風暴雨,、火山爆發(fā)還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沒有能讓珊瑚滅絕。但是,,最近數十年,,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fā),污染,,全球氣候變暖,,對海洋魚類的濫捕濫殺,對珊瑚礁的掠奪性開采,,使珊瑚礁出現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提供的數據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滅頂之災,,16%已不能發(fā)揮生態(tài)功能,60%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珊瑚礁正失去斑斕色彩 珊瑚樵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積雖不足0.25%,,但超過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魚類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美麗的顏色來自于體內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賴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會變白,最終因失去營養(yǎng)供應而死?,F如今,,色彩斑斕的珊瑚正在逐步失去其光彩,面臨生存的威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珊瑚褪色變白的,? 一些專家認為,,珊瑚礁面臨的最大威脅,仍然是過度濫采和氣候變化,。意大利熱那亞大學生態(tài)學教授維耶蒂在熱那亞舉行的一次海洋學會議上介紹他的研究成果時說,,由于地中海水溫升高,珊瑚體內的微型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顏色變淡,,珊瑚生長受到影響。維耶蒂教授說,,最近十幾年來,,地中海海水溫度大幅升高,,導致很多水生動物大量死亡,。1999年夏末,利古里亞海大量軟體動物死亡,,有的品種完全滅絕,。據觀測,當時這一地區(qū)海水水溫比平均溫度高出4攝氏度,。 美國科學家最近又發(fā)現,,海水渾濁、對陽光的透射能力下降,,也會使珊瑚礁面臨威脅,。據最近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在佛羅里達群島,,美國海洋學家發(fā)現一部分珊瑚礁難以得到充足的陽光,,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yǎng)只能免強維持生存,無法繼續(xù)增長,。此外,,陽光不足還迫使珊瑚向淺水區(qū)遷移,而這些水域的海浪會毀壞珊瑚礁,。他們說,,巴哈馬群島的部分珊瑚礁也面臨同樣問題。有關研究發(fā)表在《實驗海洋生物學及生態(tài)學》雜志上,。過去20年來,,沿海地區(qū)開發(fā)、海岸侵蝕,、水體污染,、海藻增加等因素使一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明顯下降。 病毒襲擊珊瑚礁岌岌可危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衰退著,,其中最隱匿兇險的原因之一是一種快速蔓延的致死性細菌感染-黑帶?。?b lack band disease,BBD)。一旦珊瑚死亡,,許多藻類,、海綿和魚類就得把根部或頭部扎到沙子里。如今,,研究人員首次鑒定出了與此病相關的細菌-它們已經遇到了對手,,而且會發(fā)現它們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人類。 自從1972年人們首次在伯利茲和佛羅里達附近的珊瑚礁上發(fā)現黑帶病以來,,該病已出現在世界各地,。這種病得名于一簇長有數十種不同微生物的黑色細菌。以往的研究已將這種病與水溫升高和富含沉積物,、毒素或污水的廢物聯系起來,,但科學家們尚未弄清導致這種疾病的確切原因。為了找出“嫌疑分子”,,伊利諾大學的地質學家和微生物學家在 C uraoa的St.Annabaa加勒比海港口收集了4700多個健康,、患病和死亡的珊瑚樣本及相應的水樣,以及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區(qū)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純凈水樣,。結果證明,,形成黑色帶叢的絲狀細菌是一些親緣關系很近的藻青菌類。他們還發(fā)現,,患上黑帶病的珊瑚樣本包含一些存在于下水道中的致病細胞,。這些患病樣本還包括了其他在該病中發(fā)揮作用的細菌-例如和魚類疾病有關的細菌。 三成海洋生物“無家可歸”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發(fā)現,,1/3以上的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危險地區(qū),。許多海洋物種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數珊瑚礁為棲息地。這些物種過多依賴這些受限制的危險性極大的棲息地,。領導這項研究的約克大學羅伯茨博士說,,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海洋生物將開始滅絕,。羅伯茨博士是代表“國際資源保護”組織進行這項研究的,。該組織的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茖W家們最近在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上討論了這個研究發(fā)現,,并首次確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點保護區(qū)。 科學家們首次列出了前10名世界上最脆弱的珊瑚礁熱點地區(qū),,其總面積只占海洋面積的0.017%,,但卻包含了世界上34%的海洋特有物種,它們的生活地域有限,。根據危險等級排名,,世界最脆弱的珊瑚礁重點保護區(qū)依次位于菲律賓,、幾內亞灣、印尼的翼他群島,、印度洋的南馬斯克林群島,、南非東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國南部,、佛得角群島、西加勒比海,、紅海和亞丁海,。
5. 海洋科學實驗報告模板
沿海各地根據自身區(qū)位優(yōu)勢和特點,發(fā)展出形式多樣的產業(yè)集群,。如膠東半島的海水養(yǎng)殖和海產品精深加工產業(yè)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遠洋漁業(yè)產業(yè)集群,,天津,、青島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產業(yè)集群,,環(huán)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務業(yè)集群等等,。
在過去的40年中,,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海洋資源勘探開發(fā)技術,、海洋通用工程技術為主,,包含20多個技術領域的海洋高新技術體系,海洋基礎研究覆蓋海洋各個學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陽紅10’號大型遠洋調查船的制造”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海岸帶和海涂資源調查研究報告”等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蛟龍?zhí)柟餐瓿?58次安全高效下潛作業(y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國海洋衛(wèi)星事業(yè)從無到有,實力日益增強,。從2002年我國第一顆海洋衛(wèi)星“海洋一號A”飛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衛(wèi)星”再入蒼穹,我國海洋衛(wèi)星已從單一型號發(fā)展到多種型譜,,已從試驗應用轉向業(yè)務服務,,正沿著系列化、業(yè)務化的方向快速邁進,。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方面,,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形成50余項海洋能新技術、新裝備,,我國成為亞洲首個,、世界第三個實現兆瓦級潮流能并網發(fā)電的國家?!吨袊Q竽芙V攸c區(qū)資源分布圖集》編制完成,,為海洋能示范工程選址建設提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