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水鹽度平均值
海水的平均鹽度是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鹽量為35克,。
一般來說,,大洋水中鹽度的變化很小,近海水域的鹽度變化較大,。 在大洋水中,,鹽度的變化主要與海水的蒸發(fā)、降雨,、洋流、海水混合等因素有關,。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數(shù)表示。人們用鹽度來表示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
2. 海水鹽度正常值范圍
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鹽量為35克。海水鹽度指的是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受緯度,、蒸發(fā)、降水,、結冰,、融冰和陸地徑流的影響,海水鹽度分布不均,。
3. 海水鹽度平均值是多少
海水的平均鹽度在千分之35
4. 海水鹽度計算公式
海水比重與鹽度換算辦法
很多人都會困惑于海水比重計和鹽度應該如何來換算,,請看下面的表格和文字。清楚的告訴您如何將傳統(tǒng)的比重計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和鹽度計測量出來的千分比,,進行換算,。
一、常用的換算公式
在不同溫度下,,海水比重與鹽度的計算公式有所不同:
當水溫高于17度時:S(%,。)=1305(比重-1)+()*
水溫低于17度時 :S(%。)=1305(比重-1)-()*其中S為鹽度,,T為水的溫度,。
5. 海水鹽度水平分布
海水營養(yǎng)鹽垂直分布的原因:海水營養(yǎng)鹽的分布有垂直分布和區(qū)域分布,這里說的是垂直分布,。在海水表層(真光層)植物生長吸收營養(yǎng)鹽,,另外代謝產生的廢物經(jīng)分解又產生營養(yǎng)鹽溶于水中,那些沉降到深層的尸體或排泄物分解產生的營養(yǎng)鹽,,又可循回到表層,。
南極海域的浮游植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大量消耗營養(yǎng)鹽,,但因來源充足,,海水中仍然有相當豐富的營養(yǎng)鹽。
近海區(qū)由于夏季時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長旺盛,,使表層水中的營養(yǎng)鹽消耗殆盡,;冬季浮游植物生長繁殖衰退,而且海水的垂直混合加劇,,使沉積于海底的有機物分解而生成的營養(yǎng)鹽得以隨上升流向表層補充,,使表層的營養(yǎng)鹽含量增高。
成分
海水中一些含量較微的磷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銨鹽和硅酸鹽,。嚴格地說,,海水中許多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屬也是營養(yǎng)成分,但傳統(tǒng)上在化學海洋學中只指氮,、磷,、硅元素的這些鹽類為海水營養(yǎng)鹽。
因為它們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級生產力和食物鏈的基礎,。反過來說,營養(yǎng)鹽在海水中的含量分布,,明顯地受海洋生物活動的影響,,而且這種分布,通常和海水的鹽度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