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河走向海洋
黃河流入渤海,。黃河北源發(fā)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fā)源于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ㄗ灾螀^(qū))。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fā)展受制于地史期內(nèi)的地質(zhì)作用,以地殼變動產(chǎn)生的構(gòu)造運(yùn)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chǎn)生的侵蝕,、搬運(yùn)、堆積為內(nèi)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yùn)動不息,與時俱進(jìn),。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zhì)時期就在進(jìn)行,,史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根據(jù)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三紀(jì)至第四紀(jì)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jì)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nèi)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后套灌區(qū)的退水渠,。龍門~潼關(guān)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fā)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fā)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范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dá)江淮,。據(jù)歷史文獻(xiàn)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00余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nèi)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最高一級階梯是黃河河源區(qū)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聳立著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山脈,,如北部的祁連山,,南部的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黃河迂回于山原之間,,呈“S”形大彎道,。
河谷兩岸的山脈海拔5500~6000米,相對高差達(dá)1500~2000米,。雄踞黃河左岸的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是黃河流域最高點,山頂終年積雪,,冰峰起伏,景象萬千,。
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是黃河源頭,瑪多以上黃河河源區(qū)河谷寬闊,,湖泊眾多,。黃河出鄂陵湖,蜿蜒東流,,從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穿過,,至青川交界處,,形成第一道大河灣;祁連山脈橫亙高原北緣,,構(gòu)成青藏高原與內(nèi)蒙古高原的分界,。
第二級階梯地勢較平緩,黃土高原構(gòu)成其主體,,地形破碎,。這一階梯大致以太行山為東界,海拔1000~2000米,。白于山以北屬內(nèi)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黃河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兩個自然地理區(qū)域。白于山以南為黃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中衛(wèi),、中寧,,東至內(nèi)蒙古托克托,長達(dá)750公里,,寬50公里,,海拔1200~900米。河套平原北部陰山山脈高1500余米,,西部賀蘭山,、狼山主峰海拔分別為3554米、2364米,。這些山脈猶如一道道屏障,,阻擋著阿拉善高原上騰格里、烏蘭布和等沙漠向黃河流域腹地的侵襲,。
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東三面均為黃河所環(huán)繞,,南界長城,,面積13萬平方公里。除西緣桌子山海拔超過2000米以外,,其余絕大部分海拔為1000~1400米,,是一塊近似方形的臺狀干燥剝蝕高原,風(fēng)沙地貌發(fā)育,。
庫布齊沙漠逶迤于高原北緣,,毛烏素沙漠綿延于高原南部,沙丘多呈固定或半固定狀態(tài)。高原內(nèi)鹽堿湖泊眾多,,降雨地表徑流匯入湖中,,成為黃河流域內(nèi)的一片內(nèi)流區(qū),面積達(dá)42200多平方公里,。
黃土高原北起長城,,南界秦嶺,西抵青海高原,,東至太行山脈,,海拔1000~2000米。黃土塬,、梁,、峁、溝是黃土高原的地貌主體,。塬是邊緣陡峻的桌狀平坦地形,,地面廣闊,適于耕作,,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塬面和周圍的溝壑統(tǒng)稱為黃土高原溝壑區(qū)。
梁呈長條狀壟崗,,峁呈圓形小丘,。梁和峁是為溝壑分割的黃土丘陵地形,稱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塬面或峁頂與溝底相對高差變化很大,,由數(shù)十米至二三百米。黃土土質(zhì)疏松,,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植被稀疏,在長期暴雨徑流的水力侵蝕和重力作用下,,滑坡,、崩塌、瀉溜極為頻繁,,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
汾渭盆地,包括晉中太原盆地,、晉南運(yùn)城——臨汾盆地和陜西關(guān)中盆地,。太原盆地、運(yùn)城——臨汾盆地最寬處達(dá)40公里,,由北部海拔1000米逐漸降至南部500米,,比周圍山地低500~1000米。
關(guān)中盆地又名關(guān)中平原或渭河平原,,南界秦嶺,,北迄渭北高原南緣,東西長約360公里,,南北寬30.80公里,,土地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拔360~700米,。這些盆地內(nèi)有豐富的地下水和山泉河,,土質(zhì)肥沃,物產(chǎn)豐富,,素有“米糧川”,、“八百里秦川”等美名。
橫亙于黃土高原南部的秦嶺山脈,,是我國自然地理上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分界線,,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也是黃土高原飛沙不能南揚(yáng)的擋風(fēng)墻,。
崤山,、熊耳山、太行山山地(包括豫西山地),,處在此階梯的東南和東部邊緣,。豫西山地由秦嶺東延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組成,,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延伸,,通稱邙山(或南邙山),。熊耳山、外方山向東分散為海拔600~1000米的丘陵,。
伏牛山,、嵩山分別是黃河流域同長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太行山聳立在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最高嶺脊海拔1500~2000米,是黃河流域與海河流域的分水嶺,,也是華北地區(qū)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
第三級階梯地勢低平,絕大部分為海拔低于100米的華北大平原,。包括下游沖積平原,、魯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魯中低山丘陵海拔500~1000米。
下游沖積平原系由黃河,、海河和淮河沖積而成,,是中國第二大平原。它位于豫東,、豫北,、魯西、冀南,、冀北,、皖北、蘇北一帶,,面積達(dá)25萬平方公里,。本階梯除魯中丘陵外,地勢平緩,,微向沿海傾斜,。黃河沖積扇的頂端在沁河河口附近,海拔約100米,,向東延展海拔逐漸降低,。
黃河流入沖積平原后,河道寬闊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平原地勢大體上以黃河大堤為分水嶺,以北屬海河流域,,以南屬淮河流域,。
魯中丘陵由泰山、魯山和沂山組成,,海拔400~1000米,,是黃河下游右岸的天然屏障。主峰泰山山勢雄偉,,海拔1524米,,古稱“岱宗”,為中國五岳之長,。山間分布有萊蕪,、新泰等大小不等的盆地平原。
黃河河口三角洲為近代泥沙淤積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在10米以下,,瀕臨渤海灣。以利津縣的寧海為頂點,,大體包括北起徒駭河口,,南至支脈溝口的扇形地帶,黃河尾閶在三角洲上來回擺動,,海岸線隨河口的擺動而延伸。近百年來,,黃河填海造陸,,形成大片新的陸地。
2. 黃河走向海洋歌詞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該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3. 黃河走向海洋簡譜
(朗誦詞)但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愿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ǘ嗦暡亢铣╋L(fēng)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xùn)|河北高梁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
4. 黃河流入海的視頻
在手機(jī)上看到別人發(fā)的視頻,,說是三門峽大壩黃河上被沖走了好多人,視頻顯示有多人在黃河邊玩耍的時候,,大壩突然放水,,被猛漲的河水沖走了,有大人,,還有孩子,,也沒有官方正式消息,不知道最后找到了沒,。大過年的,,出去玩耍,不管是大人,、孩子到有水的地方都要注意安全,。
5. 黃河的走向
地勢高低決定河流的流向。渭河地勢和我國地勢一樣西高東低,,自西流向東,。
渭河發(f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東至陜西省渭南市潼關(guān)縣匯入黃河,,全長818千米,,流域面積13.43萬平方千米。上游以及北岸涇河,、洛河等支流,,流經(jīng)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河源至寶雞峽出口為上游,,長430千米,河道狹窄,,川峽相間,,水流湍急,平均比降1/260,。寶雞峽至咸陽鐵橋為中游,,長177千米,河床寬淺,,沙洲較多,,水流分散,,為游蕩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漸變緩為1/1500,。咸陽至潼關(guān)河口為下游,,長211千米,華縣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
6. 黃河走向海洋歌曲
大約要42天。
黃河水平均一小時流5.4公里,,黃河從發(fā)源地到入??谌L5464公里,黃河水全域平均流速1.5米/秒,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大約要42天時間到達(dá)入海口,平均一天流動130公里,。平均一小時流5.4公里。黃河的流量是在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水文監(jiān)測,大概為1500立方米/秒--2000立方米/秒,。所以一分鐘流量大概是90000立方米--120000立方米,。
7. 黃河流入海洋
黃河 - 注入海洋
渤海
黃河,是位于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面積,,《人民網(wǎng)》載:約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網(wǎng)站《黃河網(wǎng)》則記為: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nèi)流區(qū)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jié)氣溫變化分明,。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及山東9個?。ㄗ灾螀^(qū)),,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nóng)業(yè)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經(jīng)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于種植。黃河流域是中國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昧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草萊,,勞動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2023年4月1日12時,,黃河全域進(jìn)入禁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