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遭受了哪些破壞
海洋覆蓋了地球大約70%的面積。但據(jù)國外媒體報道,,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目前世界上僅有13.2%的海洋仍保持“野生狀態(tài)”,未遭受人類活動影響,。所以人類破壞海洋有86.8%的面積,。
2. 海洋受到了哪些破壞
海嘯是由海地地震、火山爆發(fā)等氣象變化產生的自然災害,,是世界上破壞力最強的自然災害,,10多米的滔天巨浪拍向岸邊,不論肉體之身的人類還是鋼筋水泥的建筑,,在海嘯過后都變得面目全非,,片甲不留。2004年,,在印度洋發(fā)生了一場歷史上最恐怖的海嘯,,波及到了14個國家,,共造成了29.22萬人死亡,,其中印尼死亡23.9萬人,失蹤12.78萬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100億美元,。
1、2004年印度洋海嘯
2004年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襲擊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海岸,,地震的震級為9.2,,所爆發(fā)出的能量和在廣島投下的5.5億顆原子彈一樣多。這也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guī)模第二大的地震,,位列世界十大海嘯之首,。海嘯以900公里/小時的速度沖過印度洋時,造成多個國家的災害,,死亡人數(shù)約為28萬人,。
2、2011年日本海嘯:
日本是全球發(fā)生地震海嘯并且受害最深的國家,,2011年3月11日位于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fā)生了8.9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隨后引發(fā)了高達10米的海嘯,,最高時達到了23米,。地震造成了廣泛的地球物理效應,日本東北部的部分地區(qū)向北美移動了8英尺,,雖然這次海嘯造成的傷亡遠不及印度洋海嘯,,但是其后續(xù)影響之大之久,足以位列世界十大海嘯排名第二,。
3,、1755年里斯本海嘯
1755年里斯本海嘯爆發(fā)后,里斯本首都大教堂自倒塌后再也沒有重建過,。這是是由大西洋海底的10級地震所引發(fā),,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總共有三波浪潮襲擊了這座城市,,海嘯高達20米,,摧毀了城市中的大多數(shù)建筑,死亡人數(shù)高達約10萬人,。
4,、日本遠州灘海嘯:
1498年9月20日,至少達8.3級的地震造成了紀伊,、三河,、伊豆等地沿岸的海嘯。強烈的海嘯摧毀了隔開濱名湖與大海的海岬,。海嘯橫掃了這一地區(qū)的房屋,,共造成至少31000人死亡。
5,、日本三陸海嘯
三陸海嘯是由一場大約8.5級的地震引發(fā)的,,該地震發(fā)生在本州海岸100英里處,當它在35分鐘后撞擊陸地時,,波浪長達高達38米,,在1個小時之內,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死亡人數(shù)約有27,000人,。
6,、日本南海道海嘯
1707年10月28日,8.4級地震引起的25米高海浪襲擊了日本九州,、四國,、本州等地的太平洋沿岸,大阪受災嚴重,。上述地區(qū)的3萬所住宅被摧毀,,造成至少3萬居民死亡。
7,、喀拉喀托海嘯
1883年喀拉喀托海嘯由喀拉喀托火山噴發(fā)引起,,這是人類最大的火山噴發(fā)之一,這次火山噴發(fā)引起的海嘯造成了無數(shù)村莊和城鎮(zhèn)被摧毀,, 死亡人數(shù)3萬6左右,。三分之二喀拉喀托山在爆發(fā)中消失。
8,、日本Ryūkyū海嘯
這次海嘯是由八重山大地震引起的,,地震發(fā)生在早上8點左右,但在幾分鐘內,,強大的海嘯席卷了沖繩南部的島嶼鏈,。海水泛濫毀壞了大部分農田。海嘯之后是瘧疾爆發(fā)和作物歉收,,最終該地區(qū)人口僅為原來的三分之一,。
9、智利大海嘯
1960年5月22日,,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發(fā)生在智利南部,。里氏震級達到8.5級,這場極為強大的地震引發(fā)了一場海嘯,,在整個太平洋地區(qū)造成了破壞,。這次海嘯造成了25000人死亡,沿岸的碼頭全部癱瘓,,20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到3億美元。中國,,菲律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都受到海嘯的影響,。
10,、日本伊勢灣大海嘯
8.2級地震引起的伊勢灣海嘯襲擊了海岸線上的多座城鎮(zhèn)。最初的地震引起了長濱當?shù)卮彐?zhèn)的火災,,導致半個村鎮(zhèn)化為廢墟,。隨后,,地震引起附近的琵琶湖海嘯,隨即淹滅了整座城市,,8000人死亡?,F(xiàn)今,當?shù)刂挥幸蛔茡p的城堡保留了下來,。
3. 海洋生物遭到的破壞
例子:
馬里溫島的貓災
馬里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里,隨船來的幾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只.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群島,供人養(yǎng)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人們噴化學藥劑,連續(xù)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凈.
華盛頓州的金魚災
美國人長期從日本進口金魚,1973年,一些金魚無意間掉落華盛頓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幾年后,金魚霸占了10個湖泊;湖中的鱒魚無法與金魚奪食物,大量減產,殺魚劑又殺不死金魚,漁民叫苦連天.
西班牙的螃蟹災
1976年,西班牙從美國引進5萬只蟹苗,放養(yǎng)在一條河的三角洲.幾年,繁殖到幾億只,而當?shù)孛磕曜疃嘀荒懿?00萬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順著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的魚蝦,、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魚絕了,鳥沒有吃的,也不在這里停留了.
澳大利亞兔災
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亞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還沒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個農民從英格蘭帶來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這一舉動將要引起一場農業(yè)災難.
在澳大利亞,兔子幾乎沒有什么天敵,所以經過幾十年它們已成為一個大問題.它們吃莊稼,毀壞新播下的種子,啃嫩樹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損壞田地和河堤.筑籬笆也不能阻止它們侵入農民的田地.在幾十年時間里,澳大利亞的農業(yè)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直到1950年,人們又嘗試了一種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種能殺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亞.科學家先將該病傳染給蚊子,然后經蚊子再傳染給兔子.粘液瘤病一經引進,它便在整個野兔群中快速傳播.在澳大利亞東南地區(qū),幾乎80%的野兔群被消滅了.
4. 海洋環(huán)境被破壞
人類尸體會污染海洋的,,也會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5. 海洋被破壞的現(xiàn)狀例子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fā)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qū)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fā)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fā)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tài)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50年后將有超過30%的物種滅絕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所構成的生態(tài)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痹诼L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加之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shù)的 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shù)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tài),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shù)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xiàn),。酸雨對人類環(huán)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yǎng),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qū)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qū),。我國華南酸雨區(qū)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如果森林消失,,我們還能留下什么,?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別再讓干旱蔓延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 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qū)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 Yellow River ——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如此環(huán)境如何生存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如此水還是生命之源嗎?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赤潮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qū)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yǎng)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xiàn)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fā)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yè)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guī)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shù)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6. 海洋遭受了哪些污染
其主要危害如下:
1. 水環(huán)境污染:石油會形成一層油膜覆蓋在海面上,影響海洋生物的正常呼吸和生長,,還可能影響海水溫度和水底沉積物的生態(tài)功能,。
2. 海洋生物死亡:石油污染會使海洋生物中毒,破壞生物體的免疫系統(tǒng),,并阻止海洋生物精細的新陳代謝,,最終導致生物無法存活。
3. 損害公共設施和經濟損失:大規(guī)模的石油泄漏將影響港口,、航道,、漁場等公共設施,妨礙海上交通和運輸,,對旅游業(yè),、漁業(yè)和沿海產業(yè)等造成嚴重損失。
4. 人類健康危害:人類通過飲用或攝食受污染的海產品,,或通過和不潔水體接觸而感染一些有毒有害的病菌和毒素,,危害健康安全。
5. 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石油污染會破壞海洋生態(tài)平衡,,損失大量的生物多樣性,,使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受到威脅。
因此,,為了保護海洋環(huán)境,,預防和治理海洋石油污染,我們需要全球聯(lián)合起來,,加強科技研究,,探索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減少人類活動對海洋的破壞,,維護全球環(huán)境的持續(xù)穩(wěn)定和人類的生存發(fā)展。
7. 海洋遭受了哪些破壞現(xiàn)象
陸地污水排放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tài),,使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huán)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huán)境質量等,。
污染因素:陸源污染,、船舶污染、海上事故,、海洋傾廢,、海岸工程建設。
措施:
1,、海洋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協(xié)調發(fā)展,,立足于對污染源的治理;
2、對海洋環(huán)境深入開展科學研究;
3,、健全環(huán)境保護法制,,加強監(jiān)測監(jiān)視和管理;
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組織;
5,、大力宣傳教育和科學
6,、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