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水密度怎么判斷
淡水的密度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變化,,通常取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
海水的密度是多少,?測量表明,海水的密度通常在1.01000克/米3~1.03000克/米3之間,。海水的密度之所以要比淡水的大一些,,主要是因為海水中含有許多溶解鹽類。海水的密度與海水的溫度,、鹽度和壓力等因素有關(guān),。盡管海水密度的絕對數(shù)值相差不大,但事實上只要海水密度的微小差異,,就足以使海水產(chǎn)生運動,,甚至形成強大的海流。赤道附近海域,,由于海水的溫度高,,鹽度低,因而表層海水的密度最小,。
2. 海水密度判斷方法
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間,,它取決于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海水密度就小,。 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于水溫低,,海水結(jié)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3. 海水密度怎么判斷大小
世界海洋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為高緯度地區(qū)密度小,,低緯度地區(qū)密度大。海水表層鹽度分布規(guī)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向兩側(cè)的高緯度,、低緯度海區(qū)遞減.
其中副熱帶海區(qū)地處副熱帶高壓帶,蒸發(fā)大于降水,因此鹽度較高;赤道附近海區(qū)地處赤道低壓帶,降水大于蒸發(fā),因此鹽度較低,;自副熱帶向高緯度海區(qū),溫度逐漸降低,蒸發(fā)逐漸減少,鹽度也逐漸降低.
2,、東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響.
暖流流經(jīng)海區(qū),鹽度較高,寒流經(jīng)過海區(qū),鹽度較低.
大洋中部鹽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區(qū),大洋西岸為日本暖流,鹽度較高,大洋東岸為加利福尼亞寒流,鹽度較低.
其他影響鹽度的因素還有,淡水匯入.各大河流入海口處,鹽度都較低.如亞馬孫河,、剛果河,、長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鹽度最高的海區(qū)是紅海,一是因為當?shù)氐靥幐睙釒Ш^(qū),二是因為當?shù)刂車鷰缀鯖]有淡水匯入.
世界鹽度最低的海區(qū)是波羅的海,一是因為當?shù)氐靥幐呔暫^(qū),二是因為當?shù)刂車写罅康畢R入.
4. 海水密度的計算公式
海水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nèi)海水的質(zhì)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 g/cm3之間,,它取決于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于水溫低,,海水結(jié)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海水密度是單位體積海水所含有的質(zhì)量,。符號為ρ,單位為kg/m3,。它是海水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函數(shù)。
相對密度是指在給定的物理條件下海水的密度與在4℃和1個大氣壓下沒有溶進空氣的蒸餾水密度之比,,又稱比重,,符號為α,。因為4℃蒸餾水的密度可取為1,所以密度與比重有相同的量值,。
現(xiàn)場密度是根據(jù)現(xiàn)場溫度t,、實用鹽度s和壓力p計算出的海水密度,用符號ρs,t,p,。表示,。在海表面取P=0時的現(xiàn)場密度,以符號ρs,t,p表示,。若水溫t=0℃,,則現(xiàn)場密度僅為鹽度的函數(shù),以符號ρs,0,0表示,。
條件密度是在大氣壓力下,,在海表面取P=0時,為簡便密度計算和書寫而引入的參量,,用符號δ0和δs表示,,即
δ0(δs,0,0)=(ρs,0,0-1) ×10
δt(δs,t,0)=(ts,t,0-1) ×1)
條件現(xiàn)場密度是在海區(qū)某一深度上p件0時的密度,簡化為
δt(δs,t,p)=(ts,t,p-1) ×1)
5. 海水密度怎么看
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間,,它取決于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海水密度就小。 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于水溫低,海水結(jié)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6. 海水密度計怎么看
1,、使用前先檢查比重計和玻璃套管有沒有破裂,,橡膠有沒有損壞,定位孔有沒有松脫,確認是好的才進行下面的步驟,。
2,、把比重計套入玻璃管內(nèi),并套好吸管,。注意:有刻度的一頭向上放進去。
3,、先把上面橡膠擠扁,,然后豎著把管放在被測液體里緩慢放松擠橡膠的手,把液體吸到玻璃管內(nèi)。
4,、當管內(nèi)液體超過比重計定位孔1公分時,,停止吸取液體。
5,、當前水平面比重計的刻度就是被測液體的比重,。
6、如被測液體的比重大于或小于規(guī)定值,,就要重新按比列配好液體比重,,然后再測,直到符合規(guī)定值,。
7,、測量完成以后,把比重計用酒精清洗干凈并存放好,,以便下一次測量使用,。 比重計是根據(jù)阿基米德定律和物體浮在液面上平衡的條件制成的,是測定液體密度的一種儀器,。它是一根密閉的玻璃管,,一端粗細均勻,內(nèi)壁貼有刻度紙,,刻度不均勻,,上疏下密,另一頭稍膨大呈泡狀,,泡里裝有小鉛?;蛩y,使玻璃管能在被檢測的液體中豎直的浸入到足夠的深度,,并能穩(wěn)定地浮在液體中,,也就是當它受到任何搖動時,能自動地恢復(fù)成垂直的靜止位置,。 當比重計浮在液體中時,,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相等。于是在不同的液體中浸入不同的深度,,所受到的壓力不同,,比重計就是利用這一關(guān)系刻度的,。
7. 海水密度怎么判斷高低
海水密度和海水鹽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nèi)海水的質(zhì)量,。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數(shù)表示,。
海水的密度各處不同,。一般說來,溫度高的海水密度小,,而溫度低的海水密度大,;鹽度低的海水密度小,而鹽度高的海水密度大,。
如果一個海域因有兩種密度的海水同時存在,,那么,密度小的海水就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形成一個屏障,叫“密度躍層”,。這“密度躍層”有的厚達幾米,。
8. 海水密度的規(guī)律
深海環(huán)流=溫鹽環(huán)流.
溫鹽環(huán)流(英文: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縮寫:THC),,又稱「輸送洋流」,、「深海環(huán)流」等,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含鹽密度驅(qū)動的全球洋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運作現(xiàn)況是,,以風力驅(qū)動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灣暖流等將赤道的暖流帶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緯度處被冷卻后下沈到海底,,這些高密度的水接著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熱循環(huán),,一次溫鹽循環(huán)耗時大約1600年,在這個過程中洋流運輸?shù)牟粏问悄芰浚囟?/ 熱能),,當中還包括地球固態(tài)及氣體資源等,,不過溫鹽環(huán)流最受人類關(guān)注的是其全球恒溫的功能。溫鹽環(huán)流推測主要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間的鹽分及溫差對流而觸發(fā)的,。
概觀
深海中的洋流主要是依仗密度的差額來驅(qū)動,,并且潮汐現(xiàn)象引發(fā)的洋流運動亦會對深海洋流帶來顯著的影響。至於表面的洋流帶會因為密度的差異而與其他的水域劃清界線,。暖流會膨脹致使密度下降,,高濃度的鹽則會填補水分子間的空隙導(dǎo)致密度上升,低密度的水會浮在高密度的上方。當高密度的水先形成,,分層形態(tài)并不穩(wěn)定的,,為了均衡其密度分布,不同密度的水會相互產(chǎn)生對流,,提供了深海洋流的動能,。
深層水的形成
高密度的水幾乎都集中在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下沈至海底深處的洋盆,在這些極地的洋域,,表面洋帶的水都會因為寒風吹襲而冷卻,,這些風不單帶動表面洋帶移動,所引起的乾濕溫差還會構(gòu)成大規(guī)模的海水蒸發(fā),,加速水溫下降,這個現(xiàn)象被稱為蒸發(fā)冷卻,,類似人體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排汗降溫的原理,。由於被蒸發(fā)走的是純水的分子,海水中的鹽度會相對地上升,。另海洋上冰的構(gòu)成亦對海鹽的濃度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於純水的凝固點是攝氏0度,比鹽水的零下1.8度要高,,因此純水往往會比咸水優(yōu)先結(jié)冰,,增加了的鹽度減弱了海水凝固的速度,如此寒冷的濃鹽水會被包含在海冰的蜂巢狀之結(jié)構(gòu)中,,當中的濃鹽水逐漸地反過來熔解覆蓋著它的冰層,,最后將一部分冰塊從母冰塊分裂出并下沈,這個過程叫做海水排斥,。水溫和鹽度這兩大因素加起來導(dǎo)致海水的密度增大,。
深層水的動態(tài)
挪威海是這個系統(tǒng)主要進行蒸發(fā)冷卻及洋帶下沈的場地,在此處下沈的水被稱為「北大西洋深層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英文縮寫:NADW),。NADW充滿著洋盆并沿著連接格林蘭島、冰島及大不列顛海底巖床的裂隙溢流向南方,。接著極緩慢地流入大西洋深海平原,,繼續(xù)向南方推進。繞過南非后寒流帶會一分為二,,一部分的水會前往印度洋在該處涌升將寒流帶到,,另外一部分部分經(jīng)歷最長的一個周期的洋流最終會抵達北太平洋,受到淺而狹窄的白令海峽阻塞然后因為受熱上涌變回暖流繼而循環(huán),。
「南極底層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英文縮寫:AABW)在威德爾海以冰塊的海水排斥作用下沈并流向北方的大西洋洋盆,由於其密度比NADW更高所以AABW實際上潛流在NADW之下。它原本向西太平洋的旅程在德雷克海峽受阻繼而沿著南美洲東岸的圭亞那洋盆向大西洋赤道進發(fā),。
9. 海水密度怎么測量
海水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nèi)海水所包含的質(zhì)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間,它取決于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例如,在大西洋深層冷水中,,海水密度就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如赤道表層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于水溫低,,海水結(jié)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因此,北冰洋附近海域海水密度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