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地球的海洋面積大陸地面積小
是因為地球有很多水覆蓋于地表上,而且占地表面積達71%,所以海洋部分比陸地多. 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衛(wèi)星和小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大量液態(tài)的水. 地球上大約有14億5千8百多萬立方公里的水,其中95%以上的水存在于覆蓋地表面積達71%的海洋中,;另外有大約2.97%的水被封存在南北兩極和高山的冰雪中. 其余的水則分布在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大氣層以及生物體內,這些水大約只占全世界水量的1%多一點點而已.
2. 地球為什么海洋比陸地大
是因為地球有很多水覆蓋于地表上,而且占地表面積達71%,所以海洋部分比陸地多. 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衛(wèi)星和小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大量液態(tài)的水. 地球上大約有14億5千8百多萬立方公里的水,其中95%以上的水存在于覆蓋地表面積達71%的海洋中,;另外有大約2.97%的水被封存在南北兩極和高山的冰雪中. 其余的水則分布在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大氣層以及生物體內,這些水大約只占全世界水量的1%多一點點而已.
3. 為什么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地球的海洋比陸地大的原因: 這是地球長期以來的地殼運動所造成的結果.陸地有高有低,有大盆地有大高原,總的來說低陷的陸地面積比高地的面積相對大.而液態(tài)水就總往低處流,于是在低洼的陸地就慢慢積聚海水而形成海洋. 適中決定了地球的表面溫度,從而保證了液態(tài)水存在的可能.而地球體積和質量適中保證了水蒸氣不會脫離地球的引力,從而使地球上的水不會逃逸到宇宙中. 至于水的來源,經典的看法是通過火山運動從地球內部排出來了,但也有研究認為彗星,尤其是主要成分是水的彗星,對原始海洋的形成貢獻也很大.
4. 地球為什么海洋多陸地少
因為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由于地殼不斷運動,,凸起來的形成陸地和山脈,凹下去的被水淹沒形成海洋,,凹的面積廣所以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廣,。同樣海洋的數量也比陸地多。本來地球上都是土地,,后來許許多多火上噴發(fā)了上億年,,產生了大量水蒸氣和其他物質形成了海洋。一個火山一次噴發(fā)就有上百萬噸的水蒸氣,,所以可想而知了,。
5. 為什么海洋大于陸地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lián)系著,。
面積約3.62億平方公里,比全球陸地面積(約1.5億平方公里)的兩倍還要大,,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
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的分布,一般來說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但也可以找到幾個特點:
第一,,世界海洋不僅面積廣大,而且是相互連通的,,各大洋之間都有寬闊的水域或者較狹窄的水道相連,,即使是比較封閉的內陸海或陸間海,也都有海峽與其他?;蜓笙嗤?。世界上的陸地卻都被海洋環(huán)抱著,相互之間比較隔離,,除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南北美洲大陸之間有狹窄的地峽相連外,其他大陸都是被海洋包圍的“島嶼”,,只不過人們把小于格陵蘭島的陸地稱為島,,而把大于澳大利亞大陸的陸地都稱為洲。
第二,,海洋和陸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勻,。全球陸地面積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積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積在北半球約占海陸總面積的6I%,,在南半球約占81%。北緯60°至70°一帶陸地占海陸總面積的71%,,而南緯56°至65°之間幾乎沒有陸地,,因而有人把北半球稱為陸半球,把南半球稱為水半球,。當然陸半球和水半球還有另外一種劃分方法,,即以法國維萊納河口的杜曼島為中心的半球,包進了歐亞大陸,、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稱陸半球;以新西蘭東南面的安蒂波多島為中心的半球,,海洋面積占海陸總面積的90.5%,,稱為水半球。
第三,,海陸分布存在著不太標準的南北對稱現象,。從陸地分布來說,歐洲南面有非洲,,亞洲南方有大洋洲,,北美洲南連南美洲;從海陸分布來看,,龐大的歐亞大陸南方有較小的印度洋,,龐大的太平洋南側有較小的大洋洲大陸,北極有北冰洋,,南極有南極洲
6. 地球上為什么占地面積最大的是海洋
其實海再大也是有邊際的,,只是人們常常說大海無邊無際是因為海面積太大了,,依據人們的視覺,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于是就夸張的說無邊無際,。
而河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從此岸看見彼岸,所以說河不能用無邊無際,。因為人太渺小了,地球是圓的,,看不到大海邊緣處就覺得它是無邊無際的了,。
7. 海洋面積比陸地大但海陸分布很均勻
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是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極是陸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
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8. 地球為啥海洋比陸地大
因為海水里含有大量的可溶性鹽類,所以是咸的,。
最初的海洋的水量遠不及現在的海洋,,同時最初的海水含有的鹽份也很少,口味可能僅相當于我們現在喝的淡水。但是,,自從地球上的第一場雨從天而降,,開始沖刷年輕的陸地表面,海水的鹽度就改變了,。雨水在數以億計的時間里敲擊著裸露的巖石,,破壞巖石的結構,將礦物質溶解并帶走,。這些礦物質包括氯化鈉,、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鈣,、硫酸鉀等,也就是化學家們所定義的鹽,。這些鹽隨著地面的水流向低處遷移,,諸多的水流匯聚為浩浩蕩蕩的大江大河,并最終注入大海,。從古到今,,海洋中不斷補充著來自陸地的鹽。 然而,,河流帶來鹽的同時,,也將大量的淡水帶到了海洋中,因此單憑河流注入這一個因素,,并不能使海水變咸,。海洋中鹽的濃度增加,還依賴普照萬物的太陽將海水蒸發(fā),。太陽光的能量被海水吸收后,,海水表面的溫度升高,使水變成水蒸氣的趨勢增強了,。水在蒸發(fā)的過程中,,由液態(tài)變成了氣態(tài),卻將原來所含有的鹽份留在海水中,,并不帶走,。而海面上的水蒸氣卻在風的催促下背井離鄉(xiāng),運動到陸地的上空,,當它與一團冷空氣遭遇時,,水蒸氣又變成了小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落向地面,,形成了降雨,。降雨給鹽份搬運工程又增加了一批生力軍,一個新的循環(huán)過程開始了,。正是在海洋與陸地之間水循環(huán)的過程中,,海洋中鹽的濃度越來越高。所以,,海水是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