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中磷的主要來源
富磷指富含磷的食物,。具體如下1,、動物的瘦肉,比如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這些動物的瘦肉當中往往都含有著豐富的磷元素,。
2、蛋類食物,,比如雞蛋,、鴨蛋、鵪鶉蛋,,這些蛋類的食物當中往往含磷的量比較豐富,。
3、奶類食物,,比如牛奶,、羊奶,這些奶類當中也含有豐富的磷元素,。
4,、海洋當中的植物,比如海帶,、海苔、紫菜里面含有的磷也非常豐富,。
2. 海洋中磷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海水中磷含量為0.11.0(微克磷/升),總溶解磷為16.74±2.95,。
海水有機磷主要有二甲基硫(DMS)系統(tǒng)若干化合物、生活污水中含有機磷的污染物和參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磷物質等,。它是海水磷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磷元素在海洋水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溶解性的無機磷和有機磷,非溶解性的懸浮性顆粒磷:溶解性無機磷主要為磷酸鹽,,包括多磷酸鹽和膠態(tài)無機磷,;溶解性有機磷主要為膠態(tài)有機磷;懸浮性顆粒磷主要有懸浮性粒狀有機磷和泥沙粘土顆粒膠體吸附的磷兩種存在體,。
3. 海水中的磷元素有幾種存在形式
土壤中磷元素存在兩種形式,,無機磷和有機磷,而主要吸收無機磷,,有機磷需要轉化才能被吸收,,在無機磷中正磷酸鹽是其吸收的主要形式。磷酸二氫根最易被吸收,,磷酸氫根次之,,磷酸根幾乎不被吸收。植物主要的含磷核苷酸衍生物: ATP(腺苷三磷酸) NAD(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輔酶Ⅰ) NADP(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輔酶Ⅱ) FAD(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MN(黃素單核苷酸)
4. 海洋中磷的存在形式
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是一般的海洋污染,,必定會導致水質惡化,,水體透明度降低,,光照條件惡化,因而浮游生物量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 如果此類海洋污染引發(fā)了水體富營養(yǎng)化,則會使得某種藻類爆發(fā)性增殖,,引發(fā)赤潮,。此時該種藻類生物量上升,其他浮游生物生物量下降,,總體而言生物多樣性減少,。
5. 海水中磷的存在形態(tài)
哲羅魚通過攝食可以獲取磷因為磷是哲羅魚體內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它們可以從食物中吸收到磷,,而且哲羅魚會攝食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小型無脊椎動物等多種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磷元素,。另外,哲羅魚還可以從其他來源攝入磷元素,,例如海水中的溶解態(tài)磷,、磷酸鹽等??傊?,哲羅魚通過不同途徑可以獲取到足夠的磷元素來滿足其生長和繁殖的需要。
6. 海水含磷
1)①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棄物,;②施用于農田的殺蟲劑等農藥隨雨水流進河流最終進入海洋,;③石油污染(
2)石油生產和調出石油海運航線上的船舶造成石油污染,以及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和石油污染(
3)洗衣,、洗頭等含磷洗滌劑大量使用與排放,,工業(yè)廢水中含有機物,農業(yè)化肥大量施用,,灌溉沖刷出的廢水中含有氮和磷,,這些廢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匯入大海
7. 海洋中磷的主要來源是
1 在海洋生態(tài)系中的作用:海洋經歷著劇烈的變動而又不斷地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始終富有生命力和生產力,海洋微生物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海洋生態(tài)系的動態(tài)平衡遭受某種破壞時,,海洋微生物以其敏感的適應能力和極快的繁殖速度,迅速形成異常微生物區(qū)系,,積極參與氧化,、還原活動,調整和促進新動態(tài)平衡的形成和發(fā)展,。
2 在海洋氮循環(huán)中的作用:海洋氮循環(huán)的基本途徑與陸地相仿,至今尚未從海洋中直接分離得到根瘤菌,,但通過定量PCR方法發(fā)現(xiàn)地中海腐殖泥中有大量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固氮菌可以從海洋中分離到,硝化細菌多集中分布于海洋沉積物中,。在海水中,,硝酸鹽的含量隨著靠近海底沉積物的距離而逐漸增加,因此硝化作用在大陸架和近岸海域較為明顯,,海洋中的硝酸鹽主要是通過這一途徑產生,。反硝化作用在有機物來源豐富、溶解氧濃度低的內灣和河口海域較為強烈,,反硝化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影響海洋中可利用狀態(tài)的氮,。
3 在海洋硫循環(huán)中的作用:某些異養(yǎng)細菌分解含硫蛋白類物質時產生硫化氫;在有機物豐富的淺海嫌氣水域,,硫酸鹽還原細菌還原硫酸鹽時,,也產生大量硫化氫,,污染大片海灣與灘涂,。這些硫化氫可由各種硫細菌逐步氧化,,最終形成硫酸鹽。
4 在海洋磷循環(huán)中的作用:細菌分解海洋動植物殘體,,并釋放出可供植物利用的無機態(tài)磷酸鹽,。磷也是海洋微生物繁殖和分解有機物過程所必需的因子。
5 在海洋食物鏈中的作用:海洋微生物多數(shù)是分解者,,有一部分是生產者,,因而具有雙重性,,參與海洋物質分解和轉化的全過程,。在嫌氣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甲烷和硫化氫等;在多氧條件下,有機物質的分解是不完全的,。在海洋中,,分解有機物的代表性菌群是隨著被作用有機物的類別而不同的:分解有機含氮化合物者,分別有液化明膠,、消化魚蛋白,、蛋白胨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以及分解尿素等細菌,;分解碳水化合物者,分別有分解各種糖類,、淀粉,、纖維素、瓊膠,、褐藻酸以及甲殼素等細菌,。另有降解烴類化合物以及利用芳香化合物(如酚等)的細菌,。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的終極產物,如氨,、硝酸鹽,、磷酸鹽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間接地為海洋植物提供營養(yǎng),。
8. 海水中磷的來源
意思是:
在一望無際的(藍綠色)海面上,,
蕩漾起層層的波浪(波瀾)又是一幅波濤洶涌的海景,就是說,,在一望無際的碧藍的大海上,,本來非常平靜,由于有海風吹著,,陽光照著,,使得海面上泛起一層一層的漣漪,五彩斑斕,,五光十色,,五顏六色,非常美麗動人,!
9. 海洋最主要的磷來源
1,、海洋化學資源:工業(yè)用冷卻水源、食鹽等各種鹽類,、淡水,、溴等。
2,、海洋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
3、海洋礦產資源: 大陸架:石油,、天然氣,、煤、硫,、磷,; 濱海砂礦:富含砂、貝殼等建筑材料,,金屬礦產,; 海盆:深海錳結核。
4、海洋能源:潮汐發(fā)電,、波浪發(fā)電,。
5、空間資源: 交通運輸:海港碼頭,、海底隧道,、海上橋梁、海底管道,、海上機場 生產空間:海上電站,、工業(yè)人工島、海上石油城,、海洋牧場 通訊電力輸送空間:海底電纜,、海底光纜 儲藏空間:海底貨場、海底倉庫,、海上油庫,、海洋廢物處理場 文化娛樂設施空間:海洋公園、海濱浴場,、海上運動區(qū)
10. 海洋中磷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海底礦產資源,,它是支持人類生存的又一類重要資源。所謂深海,,一般是指大陸架或大陸邊緣以外的海域,。深海占海洋面積的 92.4 %和地球面積的65.4 %,盡管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底資源,,但由于開發(fā)難度大,,目前基本上還沒有得到開發(fā)。擴大人類生存空間和儲備人類生存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向深海拓展,,發(fā)現(xiàn)包括海底礦產在內的深海資源,,這對于整個人類的生存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戰(zhàn)略行動。
深海礦產資源主要包括多金屬結核礦,、富鈷結殼礦,、深海磷鈣土和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等,。但是,,由于深海礦產資源的礦區(qū)基本位于國際海域的海底,它的開發(fā)活動必須經過聯(lián)合國海底管理局的同意和批準方可生效與合法,。
(1)多金屬結核礦
多金屬結核礦是一種富含鐵,、錳、銅,、鈷,、鎳和鉬等金屬的大洋海底自生沉積物,呈結核狀,,主要分布在水深4000—6000米的平坦洋底,,是棕黑色的,,像馬鈴薯、姜塊一樣的堅硬物質,。個體大小不等,,直徑從幾毫米到幾十厘米,一般為3—6厘米,,少數(shù)可達1米以上,;重量從幾克到幾百、幾千克,,甚至幾百千克,;分析表明,這種結核內含有多達70余種的元素,,包括工業(yè)上所需 要的銅,、鈷、鎳,、錳,、鐵等金屬,其中Ni,、Co,、Cu、Mn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30 %,,0.22 %,,1.00 %和25.00 %,總儲量分別高出陸地相應儲量的幾十倍到幾千倍,,鐵的品位可達30%左右,,有些稀有分散元素和放射件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如鈹,、鈰,、鍺、鈮,、鈾,、鐳和釷的濃度,要比海水中的濃度高出幾千,、幾萬乃至百萬倍,。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一種重要的深海礦產資源,。
目前,,通過深海勘測,發(fā)現(xiàn)多金屬結核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許多海區(qū)均有分布,唯太平洋分布最廣,,儲量最大,,并呈帶狀分布,擁有東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海盆等4個分區(qū),,其中位于東北太平洋海盆內 克拉里昂,、克里帕頓斷裂之間的CC區(qū)是多金屬結核經濟價值最高的區(qū)域。在東北太平洋克利頓斷裂帶與克拉里昂斷裂帶之間的地區(qū)(簡稱CC區(qū))是最有遠景的多金屬結核富集區(qū),。世界深海多金屬結核資源極為豐富,,遠景儲量約3萬億噸,僅太平洋的蘊藏量就達1. 5萬億噸,。我國科學家以結核豐度10千克/平方米和銅鎳鈷平均品位2.5%為邊界條件,,估計太平洋海域可采區(qū)面積約425萬平方公里,資源總量為425億噸,。其中,,含金屬錳86億噸,銅3億噸,,鈷0.6億噸,,鎳3.9億噸,表明多金屬結核的經濟價值確實巨大,。多金屬結核礦每年還以1000—1500萬噸的速度不斷增加,。無疑這些豐富的有用金屬將是人類未來可利用的接替資源。
現(xiàn)在世界上已有七個國家或集團獲得聯(lián)合國的批準(印度,、俄羅斯,、法國、日本,、中國,、國際海洋金屬聯(lián)合組織、韓國),,擁有合法的開辟區(qū)(Pioneer Area),,除印度以外的其他先驅投資國所申請的礦區(qū)均在太平洋CC區(qū),。
中國是聯(lián)合國批準的世界上第五個深海采礦先驅投資者,,負責多金屬結核調查的機構是中國大洋協(xié)會,在太平洋CC區(qū)內申請到30萬平方公里區(qū)域開展勘查工作,經過"七五",、"八五",、"九五"期間的努力,到1999年10月,,按規(guī)定放棄50%區(qū)域后,,獲得了保留礦區(qū)7. 5萬平方公里,我國對該區(qū)擁有詳細勘探權和開采權,。經計算獲得約4.2億噸干多金屬結核礦資源量,,含1.11億噸錳、406萬噸銅,、98萬噸鈷和514萬噸鎳的資源量,,可滿足年產300萬噸干多金屬結核礦,開采20年的資源需求,。
(2)富鈷結殼礦
富鈷結殼礦是生長在海底巖石或巖屑表面的一種結殼狀自生沉積物,,主要由鐵錳氧化物組成,富含錳,、銅,、鉛、鋅,、鎳,、鈷、鉑及稀土元素,,其中鈷的平均品位高達0.8%~1.0%,,是大洋錳結核中鈷含量的4倍。金屬殼厚1—6厘米,,平均2厘米,,最大厚度可達20厘米。結殼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000米的海山,、海臺及海嶺的頂部或上部斜坡上,。
由于富鈷結殼資源量大,潛在經濟價值高,,產出部位相對為淺,,且其礦區(qū)分布大多落在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qū)范圍之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沿海國家擁有開采權,,在深海諸礦種之中它是法律上爭議最少的一種礦種,,因而它是當前世界各國大洋勘探開發(fā)的重點礦種。自20世紀以來,,富鈷結殼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德,、美、日,、俄等國紛紛投入巨資開展富鈷結殼資源的勘查研究,。目前工作比較多的地區(qū)是太平洋區(qū)的中太平洋山群、夏威夷海嶺,、萊恩海嶺,、天皇海嶺、馬紹爾海嶺,、馬克薩斯海臺以及南極海嶺等,。據(jù)估計,在太平洋地區(qū)專屬經濟區(qū)內,,富鈷結殼的潛在資源總量不少于10億噸,,鈷資源量就有600-800萬噸,鎳400多萬噸,。在太平洋地區(qū)國際海域內,,經俄羅斯對麥哲倫海山區(qū)開展調查,亦發(fā)現(xiàn)了富鈷結殼礦床,,資源量亦已達數(shù)億噸,,還有近2億噸優(yōu)質磷塊巖礦床的共生。
在我國南海也發(fā)現(xiàn)有富鈷結殼,。所發(fā)現(xiàn)的富鈷結殼鈷含量一般比大洋錳結核高出三倍左右,,而鎳是錳結核的1/3,銅含量比較低,,而鉑的含量很富,,變化于0.3x10-8至2x10-8之間,最高可達4.5x10-8,,稀土元素含量亦很高,,其稀土總量可達數(shù)千x100-8,以輕稀土為主,,都具有工業(yè)利用價值,。
近年來,我國大洋協(xié)會又開始在太平洋深水海域進行了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靶區(qū)的調查評價,,其中有可能尋找到有商業(yè)開發(fā)潛力的區(qū)域,,為華夏子孫在此領域里爭占一席之地。
(3)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
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是指海底熱液作用下形成的富含銅,、錳,、鋅等金屬的火山沉積礦床,極具開采價值,。按產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呈土狀產出的松散含金屬沉積物,,如紅海的含金屬沉積物(金屬軟泥),;另一類是固結的堅硬塊狀硫化物,與洋脊“黑煙筒”熱液噴溢沉積作用有關,,如東太平洋洋脊的塊狀硫化物,。按化學成分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富含鎘,、銅和銀,,產于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嶺;第二類富含銀和鋅,,產于胡安德富卡海嶺和瓜亞馬斯海盆,;第三類是富含銅和鋅;第四類富含鋅和金,,與第三類同時產出,。多金屬硫化物也見于中國東海沖繩海槽軸部。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與大洋錳結核或富鈷結殼相比,,具有水深較淺(從幾百米到2000m左右),、礦體富集度大、礦化過程快,,易于開采和冶煉等特點,,所以更具現(xiàn)實經濟意義。
海底多金屬硫化物主要產于海底擴張中心地帶,,即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島弧地區(qū)。如東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紅海,、北裴濟海,、馬利亞納海盆等地都有不同類型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分布。富 含金屬的高溫熱水從海底噴出,,在噴口四周沉淀下多金屬氧化物和硫化物,,堆砌成平臺、小丘或煙囪狀沉積柱,。世界已有70多處發(fā)現(xiàn)有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產出,,在東海沖繩海槽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7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噴出場所。
目前我國主要是對海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礦進行了實驗性的勘查,。
(4)磷鈣土礦
磷鈣土是由磷灰石組成的海底自生沉積物,,按產地可分為大陸邊緣磷鈣土和大洋磷鈣土。它們呈層狀,、板狀,、貝殼狀,、團塊狀、結核狀和碎礫狀產出,。大陸邊緣磷鈣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十幾米到數(shù)百米的大陸架外側或大陸坡上的淺海區(qū),,主要產地有非洲西南沿岸、秘魯和智利西岸,;大洋磷鈣土主要產于太平洋海山區(qū),,往往和富鈷結殼伴生。磷鈣土生長年代為晚白堊世到全新世,,太平洋海區(qū)磷鈣土含有15%—20%的P2O5,,是磷的重要來源之一。另外,,磷鈣土常伴有高含量的鈾和稀土金屬鈰,、鑭等。據(jù)推算,,海區(qū)磷鈣土資源量有300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