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可分為哪四種地形區(qū)域
1、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rèn)為是陸地的一部分,;
2,、大陸坡:大陸坡介于大陸架 和大洋底之間;
3,、大陸基:是大陸坡坡麓附近各種碎屑堆積體的聯(lián)合體總稱,;
4、大洋中脊: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
5,、海洋盆地:是在海洋的底部有許多低平的地帶,,周圍是相對高一些的海底山脈。
2. 海洋可以分為四種地形區(qū)域
海底地形,,根據(jù)形態(tài)大致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過度地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可以說是被海水覆蓋的陸地,,一般大陸架的水深不超過200米,我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都是大陸架海區(qū)。從大陸架向大洋方向前進(jìn),,在大陸架的邊緣通常會出現(xiàn)一個坡度很陡,,深度越來越深的陡坡,我們稱為大陸坡,。大陸坡可以理解為是大陸和大洋的連接部分,,大陸坡的深度從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
海溝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海底的溝槽,,其形態(tài)通常是狹長的,而且兩壁陡峭,,海溝的深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其深度達(dá)到了11034米,。海溝是板塊運(yùn)動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海洋板塊和陸地板塊碰撞而形成,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
洋盆是大洋海底的主體部分,,是海底相對平坦的區(qū)域,面積巨大,,屬于典型的大洋地殼,,其深度通常在3000至6000米,人們通常把洋盆稱為深海平原,。海嶺就是指海底的山脈,,海嶺兩側(cè)是平坦的洋盆,通常海嶺的高度可達(dá)3000至4000米,,長度多在上千公里以上,。海嶺的形成是板塊張裂的結(jié)果,多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由于海底板塊的張裂,,使得下方巖漿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終形成海嶺,。
3. 海洋分為哪幾種形態(tài)
紡錘形,、側(cè)扁型、棍棒型,、平扁型等,。
1、紡錘形
又稱基本型,,是一般魚類的體形,,適合在水中游泳,全身呈梭形,,稍平。在三個獨(dú)立軸中,,頭尾軸最長,,后腹軸為第二,左,、右軸最短,,使整個身體流線型或稍微變平,從而減少在水中向前移動時的阻力,。因此,,這種魚擅長游泳。通常生活在水的中上層,,可以遠(yuǎn)距離遷移,。
2、側(cè)扁型
在這類魚的三個體軸中,,左右軸最短,,頭尾軸與背腹軸的比例差異不太大,左右兩側(cè)形成對稱的扁平形狀,,使全身顯得扁平,、寬闊。因此,,游泳能力不如紡錘型,,生活在中下層水域,很少有長途遷移,。
3,、棍棒型
又稱鰻魚型。這種魚的頭部和尾部軸線很長,,而左右兩軸幾乎等于腹軸,,兩者都很短,使得整個身體都像棍子一樣,。其游泳能力優(yōu)于側(cè)平式和平式,,適用于在水下土壤中挖洞和生活在水下沙中,。
4、平扁型
這類魚的三個獨(dú)立軸中,,左右軸很長,,背、腹軸很短,,使體形上下平展,,運(yùn)動緩慢。不像前兩種類型那樣靈活,,生活在底棲環(huán)境中,。
4. 海洋可以分成幾種地形區(qū)域
海洋地形被分為四種:
1.大陸架:大陸架是濱臨海岸,向海緩斜的淺海地帶。陸架外緣水深多為100到200米,這里坡度發(fā)生明顯轉(zhuǎn)折,下延為陡斜的大陸坡,。
2.海溝:海溝是位于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于5000米的溝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dá)到10000米以上,。
3.海盆:海盆是在海洋的底部有許多低平的地帶,周圍是相對高一些的海底山脈,這種類似陸地上盆地的構(gòu)造叫做海盆或者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體部分,。
4.海嶺:海嶺又稱海脊,有時也稱“海底山脈”,。
5. 海洋分為哪些區(qū)域
1、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礦產(chǎn)資源,,又名海底礦產(chǎn)資源,是海濱,、淺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chǎn)資源的總稱,。主要有石油,、煤、鐵,、鋁釩土,、錳、銅,、石英巖等,。
2、海水化學(xué)資源,。主要有氯,、鈉、鎂,、硫,、碘、鈾,、金,、鎳等,,它們?nèi)芙庠诤K校湫再|(zhì)同海洋礦物資源一樣,,都是礦物資源(區(qū)別于生物資源)
3,、海洋生物資源。又稱海洋水產(chǎn)資源,,指海洋中蘊(yùn)藏的經(jīng)濟(jì)動物和植物的群體數(shù)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斷更新的海洋資源,。其特點(diǎn)是通過生物個體種和種下群的繁殖,、發(fā)育、生長和新老替代,,使資源不斷更新,,種群不斷補(bǔ)充,并通過一定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達(dá)到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
4、海洋動力資源,。主要指海水運(yùn)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溫差和鹽度差而引起的溫差能與鹽差能等,。其特點(diǎn)為:①蘊(yùn)藏量大,,可再生。②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③能量多變,不穩(wěn)定,。
6. 海洋可分為幾種地形
海底地形可以分為三類:大陸邊緣(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體的地形如下:
①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較緩,水深<200m,;
②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
③島弧和海溝:主要分布在大陸邊緣和洋盆的過渡地帶,,火山地震較多,;
④洋盆:地形較為平坦,,分布著海底火山、丘陵,、山脈等,,水深4000~6000m,地殼活動較為穩(wěn)定,;
⑤洋中脊:中軸為裂谷,,是海洋地殼的誕生地,板塊的生長邊界,。
一般來說,,由陸地到海洋,依次為:大陸架——大陸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
7. 海洋的四種地形
世界上的四大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面積約9165.5萬km2,,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南極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間,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面積最小的大洋,,總面積約1478.8萬km2,。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地球上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8. 海洋可分為哪四種地形區(qū)域類型
海洋,,地理名詞,,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tǒng)一的水體,。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
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9. 海洋的五種地形類型
1,、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xiàn)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2,、大陸坡
大陸坡介于大陸架 和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lián)系海陸的橋梁,它一頭連 接著陸地的邊緣,,一頭連接著海洋,。
3、大陸基
大陸基又稱“大陸隆”、“陸基”,,是大陸坡坡麓附近各種碎屑堆積體的聯(lián)合體總稱,。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陸坡上,另一部分覆蓋著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稱為中央海嶺,,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中洋脊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huán)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海嶺),。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體,,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其周邊有的與大陸裾相鄰,,有的直接與海溝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開闊水域,成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標(biāo)最平坦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