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世界的由來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那么,,四大洋的名字又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是太平洋,。
中國有一句歇后語,,叫“太平洋上的警察——管得寬”,,嘲笑有的人好管閑事,,愛指手畫腳。這句歇后語也指出了一個事實:太平洋確實很寬,。作為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總面積達到18134.4萬平方公里。這就意味著,,太平洋可以容納4個亞洲,、10個南美洲。
太平洋名字的由來,,與麥哲倫有關,。
麥哲倫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險家,。1519年,,麥哲倫率領他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fā),開始他的環(huán)球旅行,。麥哲倫船隊首先進入的大洋是大西洋,。大西洋里驚濤駭浪,給船隊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因此,,船隊用了70天才穿越大西洋。
1520年8月底,,麥哲倫船隊走出了麥哲倫海峽,,到達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大洋,。在穿越這個大洋的行程里,,船隊經(jīng)過赤道無風帶,,再也沒有遭遇風浪之苦,一帆風順,。麥哲倫很高興,,給這個大洋取名為“Pacific Ocean”。翻譯成中文,,就是太平洋,。
其次是大西洋。
相對于太平洋,,歐洲人對大西洋的了解更早,。畢竟,大西洋就在他們的家門口,。古希臘的神話里就有大西洋的存在,。
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擎天巨神,叫阿特拉斯,,他被宙斯降罪到人間來,。阿特拉斯居住在大西洋里,知道任何一個海洋的深度,,并支撐石柱使天和地分開,。大西洋的英文名字叫“Atlantic Ocean”,即從阿特拉斯的古語“Oceanus Atlanticus”脫胎而來,。
所以,,大西洋的英文名字應該叫阿特拉斯洋。大西洋的中文名字,,產(chǎn)生于明朝,。明朝自居中間,將西方的印度洋成為西洋,,將東方的太平洋成為東洋,。所以鄭和下西洋,實際上前往的是印度洋,;日本人被稱為東洋人,,出處就在這里。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地理知識的增加,,人們知道了在歐洲以西,還有一個更大的洋,。怎么辦呢,?人們便將印度洋稱為小西洋,這一個更大的洋稱為大西洋,。大西洋的稱呼便沿用至今,。
接著是印度洋。
如前所述,,印度洋曾經(jīng)被中國人稱為“西洋”“小西洋”,。它的英文名字是“Indian Ocean”,名字由來與達·伽馬有關,。
達·伽馬是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1497年7月8日,,達·伽馬接受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派遣,,率領一支船隊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fā),尋找一條經(jīng)過非洲好望角前往印度的新航線,。5個月后,,船隊從大西洋進入了印度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大西洋直接進入印度洋。達·伽馬將這一片海域命名為印度洋,。
1498年的5月20日,,在經(jīng)過將近1年的遠洋跋涉后,船隊終于抵達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60多年前,,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也曾經(jīng)經(jīng)過和停泊在卡利卡特。
最后是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極周圍,,是世界上最小、最淺和最冷的大洋,,它的發(fā)現(xiàn)也最晚——直到16世紀末,,人們才意識到北冰洋的存在。1650年,,德國地理學家瓦倫紐斯才第一次把它劃成獨立的海洋——當時,,它被命名為大北洋。
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將大北洋改為為北冰洋,,英文名字“Arctic Ocean”。這是因為,,北冰洋是四大洋中位置最北的大洋,,又因氣候嚴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層,。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航路開通較為容易,。相比較而言,,北冰洋的航路開通就艱難多了,。為了開辟北冰洋的航路,許多探險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直到19世紀末,,探險家才開辟了第一條經(jīng)過北冰洋的航路。
2. 海洋世界的簡介怎么寫
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當海浪洶涌時,海床仍然是寧靜的,。
那么,,海底沒有聲音嗎?也不是,。
水下動物經(jīng)常在竊竊私語,,但我們只是聽不到它們。
如果你使用特殊的水下聆聽設備,,你會聽到各種聲音:蜂鳴聲,,鳥鳴聲,小狗聲,,狗叫聲,,并在有危險時發(fā)出警報。
動物世界各有特點,。
海參會隨著肌肉伸展和收縮,,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梭子魚每小時可以游泳數(shù)十公里,,并且比普通火車更快地攻擊其他動物,。
烏賊和章魚可以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向推力快速撤退,。
有些貝類不會自行移動,,但難波可以在船下免費進行長途旅行。
還有一些深水魚,,它們有自己的發(fā)光器官,,像閃爍的星星一樣游動。
3. 海洋世界的資料和奧秘
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方的海水每天都有兩次漲落,。白天海水上漲,,叫做“潮”;晚上海水上漲,,叫做“汐”,。
海水為什么會時漲時落呢?這個問題從古代起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直到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揭穿潮汐的秘密才有了科學依據(jù),。
現(xiàn)在人們弄清了,潮汐現(xiàn)象主要是由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這個引潮力是月球對地面的引力,,加上地球、月球轉動時的慣性離心力所形成的合力,。
月亮像個巨大的磁盤,吸引著地球上的海水,,把海水引向自己,,同時,由于地球也在不停地作圓周運動,,海水又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一天之內(nèi),地球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一次對著月球,,一次背著月球,。對著月球地方的海水就鼓起來,形成漲潮,。與此同時,,地球的某個另一點上的慣性離心力也最大,海水也要上漲,。所以,,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總有兩次漲潮和落潮,,這種潮稱為“半日潮”,。而有一些地方,由于地區(qū)性原因,,在一天內(nèi)只有一次潮起潮落,,這種潮稱為“全日潮”。
潮汐形成原因示意圖
不光月亮對地球產(chǎn)生引潮力,,太陽也具有引潮力,,只不過比月球的要小得多,只有月球引潮力的5/11,。但當它和月球引力迭加在一起的時候,,就能推波助瀾,使潮水漲得更高,。每月農(nóng)歷初一時,,月亮和太陽轉到同一個方向,兩個星球在同一個方向吸引海水,;而每月十五,,月亮和太陽轉到相反的方向,,月亮的明亮部分對著地球,一輪明月高空掛,,這時,,兩個星球在兩頭吸引海水,海潮漲落也比平時大,。我國人民把初一叫做“朔”,,把十五叫“望”,因此,,這兩天產(chǎn)生的潮汐就叫做“朔望大潮”,。
4. 海洋世界主題由來
世界博覽會的由來: 在古代農(nóng)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jié)日里展開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mào)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界博覽會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 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chǎn)品的不斷出現(xiàn),,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chǎn)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展覽會的規(guī)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范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nèi)延伸到國外,直至發(fā)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 時間 舉辦國/城市 名稱 1851年 英國/倫敦 萬國工業(yè)博覽會 1855年 法國/巴黎 巴黎世界博覽會 1862年 英國/倫敦 倫敦世界博覽會 1867年 法國/巴黎 第2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873年 奧地利/維也納 維也納世界博覽會 1876年 美國/費城 費城美國獨立百年博覽會 1878年 法國/巴黎 第3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883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國際博覽會 1889年 法國/巴黎 世界博覽會(1889) 1893年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 1900年 法國/巴黎 第5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904年 美國/圣路易斯 圣路易斯百周年紀念博覽會 1908年 英國/倫敦 倫敦世界博覽會 1915年 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 1925年 法國/巴黎 巴黎國際裝飾美術博覽會 1926年 美國/費城 費城建國150周年世界博覽會 1933年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1935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37年 法國/巴黎 巴黎藝術世界博覽會 1939年 美國/紐約 紐約世界博覽會 1958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62年 美國/西雅圖 西雅圖廿一世紀博覽 1964年 美國/紐約 紐約世界博覽會 1967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 加拿大世界博覽會 1970年 日本/大阪 日本世界博覽會 1971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 世界狩獵博覽會 1974年 美國/斯波坎 世界博覽會1974 1975年 日本/沖繩 沖繩世界海洋博覽會 1982年 美國/諾克斯維爾 諾克斯維爾世界能源博覽會 1984年 美國/新奧爾良 路易西安納世界博覽 1985年 日本/筑波 筑波世界博覽會 1986年 加拿大/溫哥華 溫哥華世界運輸博覽會 1988年 澳大利亞/布里斯本 布里斯本世界博覽會 1992年 意大利/熱那亞 熱那亞世界博覽會 1992年 西班牙/塞維利亞 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 1993年 韓國/大田 大田世界博覽會 1998年 葡萄牙/里斯本 里斯本博覽會 2000年 德國/漢諾威 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2005年 日本/愛知 愛.地球博 2008年 西班牙/薩拉戈薩 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 2010年 中國/上海 上海世界博覽會 2012年 韓國/麗水 麗水世界博覽會 2015年 意大利/米蘭 米蘭世界博覽會
5. 海洋世界是怎么來的
海洋館的動物有的是海里捕獲的,,經(jīng)過馴養(yǎng)而來;有的是通過人工繁殖而得的,;也有買來的,。海洋館沒有余力去出海捕撈這些海洋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
海洋館又稱海洋世界,,就是以海洋文化,,海洋動植物為主題而開發(fā)的公園。神秘奇特的海洋世界包含諸如海洋館,、白鯨館,、鯊魚館、珊瑚礁魚類館,、海底觀光隧道等許多景觀,。中國作為海洋大國,但大部分國土在內(nèi)陸,,通過海洋世界,,可以讓人們很好的了解到海洋的知識,理解海洋的全貌,,更加珍惜海洋和保護海洋生物,。
6. 海洋世界的由來和歷史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海洋漁業(yè)提供了世界20%以上動物蛋白質,,全球30%的石油與50%的天然氣產(chǎn)量也來自海洋,國際貿(mào)易運輸量的90%在海上,,加上海洋旅游等等產(chǎn)業(yè),,海洋資源利用的總產(chǎn)值在全世界達每年7萬億美元。海洋是資源的寶庫,。海洋中有很高的生物生產(chǎn)力,,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人類蛋白質資源的“倉庫”,,目前只有少數(shù)被人類利用,;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1995年全球71個國家海上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為768.7億噸,。除此之外,,在2000~6000米水深的海底區(qū)域,蘊藏著多金屬結核,、熱液礦床和鈷結殼,,其中,據(jù)初步調查,,15%的深海區(qū)有錳結核資源,,總儲量約3萬億噸;在海洋的空間資源中,,對灘涂的主要利用方式是人工造地和發(fā)展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對海灣的主要利用主要是建港口,對海洋水域利用得最多的是海洋運輸業(yè);海水化學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礦物質,,含量最大的10種依次為:氯化物、硫酸鹽,、碳酸氫鹽,、溴化物、硼酸鹽,、氟化物,、鈉、鎂,、鈣,、鉀、鍶等,;海洋能資源的總蘊藏量十分巨大,。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物估計,全球海洋能理論可再生的總功率為766億千瓦,,技術上允許利用的功率為64億千瓦,,這一數(shù)字是目前全球發(fā)電機總容量的兩倍。
7. 海洋世界的寓意
中國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四大戰(zhàn)略意義
1.能夠緩解中國陸地資源緊張狀況,,拓展國土開發(fā)空間,,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油氣和礦產(chǎn)等資源,,海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增強在世界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主導地位。
2.能夠促進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國的海洋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正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與其他產(chǎn)業(yè)聯(lián)系較為緊密,能夠推動其他產(chǎn)業(yè)的升級發(fā)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興產(chǎn)業(yè)的形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歷來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有助于推動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增強海洋意識,提高對深遠海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水平,,避免他國侵占中國海洋權益,,并為海軍建設提供堅實的經(jīng)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