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劃分我國的主張是什么
海洋的劃分
我們常說的海洋,,是人們的習慣性稱謂,它作為一個統(tǒng)稱,,其主體是海水,,同時還包括海里的生物、臨近海面的大氣,、圍繞海洋邊緣的海岸以及海底等,。同時,海和洋也是有區(qū)別的,,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洋”猶如地球水域的軀體,,是海洋的中心部分,;而“海”則是肢體,,是海洋的邊緣部分,,與陸地相連。海與洋彼此溝通,,組成統(tǒng)一的世界海洋,。
洋和海的主要差別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即面積、水深,、潮汐系統(tǒng),、受陸地影響程度以及沉積物。
洋遠離大陸,,面積廣闊,,約占海洋總面積的89%,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以上,最深達10,,000多米,。水文要素如溫度、鹽度等不受大陸影響,,水色多為藍色,,透明度較大,。洋一般都有獨立的潮汐系統(tǒng)和強大的洋流系統(tǒng)。其沉積物多為鈣質(zhì)軟泥,、硅質(zhì)軟泥和紅黏土等海相沉積物,。
海作為洋的邊緣部分,它緊靠陸地,,深度較淺,,一般在2,000米以下,,與洋相比,,它面積較小,約占海洋總面積的11%,。水溫和鹽度受大陸影響較大,,并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在淡水流入少,、蒸發(fā)量大,、降水量少的海區(qū),鹽度較高,;在有大量河水流入,、蒸發(fā)量較小、降水豐富的海區(qū),,鹽度較低,。海一般沒有獨立的潮汐系統(tǒng)和洋流系統(tǒng)。海底沉積物多為砂,、泥沙,、淤泥等陸相沉積物。
按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海可以分為邊緣海,、陸間海和內(nèi)海,。位于大陸邊緣,以半島,、島嶼或群島與大洋分隔,,但是水流交換通暢的海,被稱為邊緣海,,如阿拉伯海,,日本海以及我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深入大陸內(nèi)部,,僅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相通的海被稱為內(nèi)海,如紅海,、黑海以及我國的渤海等,。處于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是陸間海,,如歐亞非大陸之間的地中海和中美洲的加勒比海,。
四大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千米,,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太平洋占世界海洋面積的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合起來占一半,。
四大洋分布情況
太平洋是面積最大的大洋,。東西最寬19,900千米,,南北最寬15,,900千米。北有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東有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jīng)馬六甲海峽,、巽它海峽和龍目海峽,東南印度洋海丘,、托萊斯海峽和帝汶海等溝通印度洋,。
太平洋是最深的大洋。平均水深為4,,028米,,最大深度在馬里亞納海溝,水深為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2,,370萬立方千米,居世界大洋之首,。
太平洋是島嶼和邊緣海最多的大洋,,有島嶼1萬多個,,面積440多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和中部,。東部海岸線平直,,陸架狹窄;西海岸分布著島嶼,,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陸架寬廣,。
“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據(jù)資料記載,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于是也不約而同地把這一海域取名為“太平洋”,。但太平洋并不太平,,它是世界大洋中發(fā)生地震、火山噴發(fā)最頻繁的大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其面積是太平洋的一半稍多一點。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東西窄,,因此,,大西洋是跨緯度最多的大洋。該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并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jīng)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jīng)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jīng)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溝通,。
印度洋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全部水域都在東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因位于亞洲印度半島南面,,故名印度洋,。
印度洋北邊封閉,南邊開闊,,其北部海岸線曲折,,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印度洋底有復雜的地貌景色:比如“人”字形大洋中脊,特殊的東經(jīng)90度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由于印度洋主體位于赤道帶、熱帶和亞熱帶范圍內(nèi),,故被冠以“熱帶海洋”的名稱,。由于印度洋與亞洲大陸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風洋流,。
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歐和北美洲之間,故有人稱其為北極地中海,;其面積最小,,水深最淺,常年覆蓋冰層,,是最寒冷的大洋,;它海岸線曲折,具有世界上最寬的大陸架,。北冰洋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是那里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全天是漫漫長夜,而另一半則只有白晝而無黑夜,,從而形成北冰洋上的一年仿佛只是一天的神仙境界,;第二大奇觀是北冰洋可常見的極光現(xiàn)象,變幻無窮、絢麗奪目,。
從海洋學而不是從地理學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極洲附近連成一片的水域稱為南大洋或南極海域。南大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環(huán)繞地球而沒有被大陸分隔開的大洋,。由于南極洲有2~2.5千米厚的冰覆蓋,,致使陸架深而窄,陸坡陡峭,,洋底很深,。它具有獨特的潮波系統(tǒng)和環(huán)流系統(tǒng),既是世界大洋底層水團的主要形成區(qū),,又對大洋環(huán)流起著重要作用,。南極洋流是世界上最長的洋流,總長21,,000千米,,流量為每秒1億3千萬立方米,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總和的100倍,。
海峽和海灣
1.海峽
海峽是位于兩個大陸或大陸與鄰近的沿岸島嶼或者島嶼與島嶼之間,,兩端連接兩大海域的狹窄通道。它是由海水通過地峽的裂縫經(jīng)長期侵蝕,,或海水淹沒下沉的陸地低凹處而形成,。海峽一般水較深,水流急且多渦流,。海峽內(nèi)的海水溫度,、鹽度、水色,、透明度等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變化較大,,其底質(zhì)多為堅硬的巖石或沙礫,較少細小的沉積物,。
海峽不僅是交通要道,、航運樞紐,而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們有的溝通兩海(如臺灣海峽溝通東海與南海),,有的溝通兩洋(如麥哲倫海峽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有的溝通海和洋(如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因此,,人們常把它稱之為“海上走廊”、“黃金水道”,。全世界共有上千個海峽,,其中著名的約有50個。
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位于非洲東南部國家莫桑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桑比克海峽,長達1670千米,。因它又寬又深,可通巨輪,,因此成為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
頭戴兩項“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峽是位于南美大陸和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最深處達5248米,,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南北寬達9704米,,成為世界各地通向南極的重要通道,。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人稱東南亞的“十字路口”,。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蘭與法國之間,,日通行船只在5000艘左右,,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于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間,,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從霍爾木茲海峽開出的油輪,源源不斷地將石油運往歐美各國,,因此霍爾木茲海峽被人們稱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白令海峽則身兼多職,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兩大洲(亞洲和北美洲),、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半島(阿拉斯加半島和楚克奇半島)的分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從白令海峽的中央通過,。
我國的海峽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臺灣海峽,、渤海海峽和瓊州海峽,。
臺灣海峽:位于我國臺灣省與福建省之間,溝通東海和南海,,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全長280千米,為我國最長的海峽,。因它瀕臨我國第一大島——臺灣島,,故稱它為臺灣海峽。臺灣海峽縱貫我國東南沿海,由南海北上,,或由渤,、黃、東海南下,,必須經(jīng)過這里,,俗稱我國的“海上走廊”。
渤海海峽:位于黃海和渤海,,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是渤海內(nèi)外海運交通的唯一通道。海峽寬約90千米,,向東連接黃海,,向西連接渤海,是聯(lián)系黃海和渤海的咽喉要道,。
瓊州海峽:位于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之間,,東西長約80千米,南北寬度20~40千米不等,,平均寬度為29.5千米,。瓊州海峽西接北部灣,東連南海北部,,呈東西向延伸,,是東南沿海進入北部灣的海上要沖。
2.海灣
?;蜓笊烊腙懙?,深度逐漸變淺形成明顯水區(qū)的海域稱為海灣。通常三面為陸,,一面為海,,呈“U”形及圓弧形等,可與其主體部分進行自由的水體交換,。其深入大陸的最遠處稱為灣頂,,與外海相通的地方稱灣口,灣口兩岸海角間的連線為海灣與外海的分界線,。
海灣由于特定的地形條件,,即它的深度和寬度向陸地逐漸變小,其水文狀況具有某些獨特的性質(zhì),,主要表現(xiàn)為潮差較大,。例如,北美洲的芬迪灣,,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
海灣由于兩側(cè)岸線的遮擋,,在灣內(nèi)形成波影區(qū),使波浪,、潮汐的能量輻散,、降低,風浪擾動小,,水體平靜,,易于泥沙堆積。沉積物在灣頂沉積而形成海灘,。當運移沉積物的能量不足時,在灣口,、灣中形成的“攔灣壩”,,分別稱為“灣口壩”、“灣中壩”,。
臺灣海峽
海灣地處陸地邊緣,,是人類開發(fā)利用海洋的重要區(qū)域。過去,,人們在海灣捕魚,、航海,今天,,它是現(xiàn)代海洋開發(fā)的基地,。大的海灣,可以進行海洋的綜合開發(fā),;較小的海灣,,人們則根據(jù)其資源優(yōu)勢來從事不同類型的海洋開發(fā)活動。例如,,水深浪小的海灣,,適宜于船只停泊,成為海港,;油氣資源豐富的地方,,適宜成為石油開采的海灣;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海灣,,適合發(fā)展海濱旅游;地勢平坦,、潮汐帶遼闊的海灣,,適宜進行灘涂養(yǎng)殖。
隨著現(xiàn)代海洋開發(fā)的迅速興起和陸地上工業(yè)區(qū)向海岸帶遷移,,沿岸海區(qū)污染日益嚴重,,海灣因其自然條件而首當其沖,,成為最容易污染的地方。因此,,在開發(fā)利用海灣的同時,,保護海灣環(huán)境已刻不容緩。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海灣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歐洲和亞洲沿岸,其中較大的有240多個,。有些海灣,,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波斯灣等,,實質(zhì)上是海,。
中國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大體而言,,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灣有150余個。中國海灣的特征是:杭州灣以北,,以平原性海灣為主,,數(shù)量少,規(guī)模面積大,,開闊壯觀,,如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海州灣等;而杭州灣以南,,多為山地丘陵基巖性海灣,,數(shù)量多,范圍小,,狹長而海岸曲折,,如三門灣、羅源灣,、欽州灣等,。
杭州灣
杭州灣位于中國浙江省東北部,是典型的喇叭形海灣,。杭州灣的形成與長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寧紹平原的成陸密切相關,。泥沙以海域來沙為主,其中長江來沙對杭州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物質(zhì)以顆粒勻細的細粉砂為主,,極為松散,,抗沖能力小。冰后期海侵以來,,長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盤山,。公元3~4世紀后,由于長江流域山地大量開發(fā),,固體徑流增多,,三角洲迅速向東發(fā)展,灣口東移,。灣口地形改變使外海潮流更加受到約束,,促進潮流強度增加,從而又引起灣內(nèi)地形的改變,。
目前,,杭州灣灣口寬達100千米,自口外向口內(nèi)漸窄,,到澉浦僅為20千米。灣底形態(tài)自灣口至乍浦地勢平坦,,從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錢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灣底的地貌形態(tài)和海灣的喇叭形特征,,使這里常出現(xiàn)涌潮或暴漲潮。杭州灣以海寧潮(錢塘潮)著稱,,是中國沿海潮差最大的海灣,歷史上最大潮差曾達8.93米(澉浦),。灣外為舟山群島,。
3.海平面
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時刻假設沒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擾動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動時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其高度是利用人工水尺和驗潮儀長期觀測而得,。一般地,,各個國家都采用一個平均海水面作為統(tǒng)一的高程基準面,由此高程基準面建立的高程系統(tǒng)稱為國家高程系,。1985年前,,我國采用以1950—1956年青島驗潮站測定的平均海水面作為高程基準面,稱為“1956年黃海高程系”,。1985年開始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以1952—1979年青島驗潮站測定的平均海水面作為高程基準面),。
海平面其實并不平,,其原因有二。一是漲潮,、落潮,、風暴和氣壓高低等因素,使海面始終不能歸于平靜,;二是各個地方海底地形的差異。一般來說,,海底是山脈的地區(qū),,海面就比其他海域高一些;而海底是一個盆地的地區(qū),,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低一些。比如,,同是大西洋海域,波多黎各海下是一片凹地,,因而這一地區(qū)的海面就比周圍地區(qū)明顯要低;而巴西東部由于海下有一座3500米的海嶺,,所以這里的海面就比周圍其他地區(qū)要高,。但是,,因為海平面凹凸的變化在1000千米以上的廣泛范圍內(nèi)逐漸變化,,所以不容易被航海者察覺,。
海平面高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海水量、水圈運動,、地殼運動和地球形態(tài)變化的綜合反映,,是地球演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變動不僅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短期的變動,如日變動,、季節(jié)性變動,、年變動和偶發(fā)性變動等,主要與波浪,、潮汐,、大氣壓、海水溫度,、鹽度,、風暴、海嘯等因素有關,,其升降幅度小,,一般是局部的;長期的變動,,即地質(zhì)歷史期間的海平面變動,,其變動幅度大,區(qū)域廣,,甚至是全球性地引起滄海桑田的轉(zhuǎn)換,。因此研究海平面變化規(guī)律,預測其發(fā)展趨勢,,對研究第四紀地質(zhì),、新構造運動、探索氣候變化規(guī)律以及對于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都是極為重要的,。
2. 海洋劃分我國的主張是什么意思
中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部,,面向太平洋,鄰中國大陸邊緣的渤海,、黃海,、東海,、南?;ハ噙B成一片,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自北向南呈弧狀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邊緣海,。以上四海域因緊鄰中國大陸,,屬于中國的近海,是中國的四大海域,,又被稱為“中國的鄰?!薄E徶袊暮S蚩偯娣e約為470萬平方千米,,其中,,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我國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這其中包括了內(nèi)海,、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
3. 我國海洋劃界的主張
大洲的分界線有哪些,?
海峽
1.白令海峽——亞洲/北美洲
白令海峽位于亞歐大陸最東點的俄羅斯杰日尼奧夫角和美洲大陸最西點的美國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jīng)169°40′,,北緯65°35′,,約80千米寬,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連接北冰洋,、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他于1728年在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第一次穿過北極圈,。
白令海峽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交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據(jù)考證,1萬年前這里曾是連接亞,、美大陸的一座“陸橋”,。人類和許多動植物,早先曾通過這里移居到美洲,,而美洲的動物也從這里到亞洲“串門”,。
2.丹麥海峽——歐洲/北美
丹麥海峽,長約483千米,,最狹處寬290千米,。位于北歐的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它是北美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海峽北端為北冰洋,,南端為大西洋。
東格陵蘭寒流沿海峽的西岸南流,,帶有源于北冰洋和格陵蘭島冰蓋的冰山,。另有一股較暖的伊爾明厄洋流的分支貼近冰島海岸向北流。
3.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洲
德雷克海峽是以發(fā)現(xiàn)者16世紀英國私掠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德雷克海峽位于南美洲南端與南極洲的南設得蘭群島之間,,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90千米,。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
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峽對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的貿(mào)易起過重要作用,。由于巨型油輪的出現(xiàn)和巴拿馬運河的日益擁擠,,德雷克海峽有可能再度成為重要航道。德雷克海峽還是世界各地到南極洲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受極地旋風的影響,,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有時浪高可達10~20米,。從南極滑落下來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峽中,這給航行帶來了困難,。
海洋
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亞洲/大洋洲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于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帝汶海是重要的油田區(qū),薩赫爾(Sahul)陸棚和澳大利亞西北岸外均已采油,。
阿拉弗拉位于新幾內(nèi)亞島(伊里安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海海域大部分在南緯10°附近,屬熱帶氣候,,高溫潮濕,。由于位處熱帶地區(qū),,阿拉弗拉海是熱帶氣旋的孕育地,。
運河
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xiàn)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于水閘式運河,。
在運河的國際交通中,,美國東海岸與東亞之間的貿(mào)易居于最主要地位。通過運河的主要商品種類是汽車,、石油產(chǎn)品,、谷物,以及煤和焦炭,。
幾種綜合
1.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歐洲
烏拉爾山脈大致位于60°E左右,,呈南北走向,,綿延2500千米,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分界線,,烏拉爾河發(fā)源于烏拉爾山,,最終注入最大湖泊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綿延1200公里,,從東部的里海沿岸延伸到西部的黑海,土耳其海峽連通黑海和地中海,。在亞歐分界線附近有好幾個國家都成為了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等國家,。
2.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歐洲/非洲
直布羅陀海峽 是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狹窄水道,,由于地中海地區(qū)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發(fā)量大,,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較少,地中海海水的鹽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羅陀海峽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東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這就形成了密度流,。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處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是世界強地震帶之一,。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氣候,。
3.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xiàn)狹長型,,是鹽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qū)在地質(zhì)構造體系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fā)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海峽內(nèi)暗礁和淺灘眾多,,風力強大,,給古代航行船只帶來很大的危險和困難,使來往的旅客不禁畏懼而淚下,故阿拉伯語意為“淚之門”。
3
大洲分界線一直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以亞歐大陸為例。
在古埃及時期,,埃及人,、腓尼基人和亞述人主導著世界,,世界文明都在地中海沿岸和兩河流域,,所以也沒有什么嚴格的地理學的歐亞非的界限。那時候盡管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它們的定義非常模糊,,只是作為日出和日落的觀察點,,一個很寬泛的名詞。
希波戰(zhàn)爭中,,古希臘戰(zhàn)勝了波斯帝國,,成為霸主,非常具有優(yōu)越感,,它們以自己的首都為中心,,把馬爾馬拉海、黑海到高加索山脈為界,,作為歐亞的分界線,。西方世界的歷史中心從兩河流域轉(zhuǎn)移到地中海,希臘文明從此慢慢發(fā)揚光大,,成為未來的西方文明的基礎,。
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和疆域的開拓,歷代王朝統(tǒng)治領域的延伸,,歐洲的界限向北擴展,,黑海以北的陸地也被列入歐洲范圍,亞速海和頓河則是歐洲的水上分界線,。16世紀之后,,歐洲南部的分界線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東部的界限不斷發(fā)生改變,,從里海,、頓河到里海、伏爾加河,。
因為俄羅斯野蠻,、貪婪瘋狂蠶食歐洲領土,所以歐洲各國把戰(zhàn)斗民族當做異類,,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盡量去排斥它,提防它,。到了18世紀,,俄羅斯?jié)u漸被歐洲接受,正式成為歐洲一員,,歐洲界限也自然發(fā)生變化到了俄羅斯東部,。隨著俄羅斯的領土不斷東擴,歐洲的界限也隨之發(fā)生變化,,遠東地區(qū)也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到了18世紀中葉,,彼得大帝統(tǒng)治時期,俄國有個著名的地理學家,,叫塔季謝夫,,他提出了自己歐洲劃界新主張,認為應該以烏拉爾山脈為歐洲的分界線,,理由是山脈兩側(cè)的植物和動物都明顯不一樣,。大家伙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認同了他的說法,。一百年過后,,歐洲學者又提出了歐洲的劃界新主張,把烏拉爾河和里海作為歐洲東南部的分界線,,此后再也沒有變化,,沿用到現(xiàn)在。
其實所謂的歐亞分界線并不涉及各國的主權,,僅僅是一個虛擬的線而已,。
4. 我國海洋分界
中國領海海域有四大海,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國的內(nèi)海,,三面環(huán)陸,,面積約為7.7萬平方千米,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其與黃海的分界線為遼東半島南部老鐵三岬與山東半島蓬萊角之間,。
黃海的西區(qū)是中國領海,黃海的東區(qū)是朝鮮半島的領海,。黃海的海域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南以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是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
東海有中國區(qū)域、琉球國(日本托管而非日本領土)區(qū)域,、日本區(qū)域,、韓國區(qū)域。東海北起中國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島到臺灣省本島南端(一作經(jīng)澎湖到臺灣東石港)一線同南海為界,,東至日本琉球群島,。東海海域面積77萬多平方千米,多為200米以下的大陸架,。
南海的九段線內(nèi)是中國南海,,線外有很多國家,。因位于中國南邊而得名,。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臺灣海峽,就進入洶涌澎湃的南海,。南海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
5. 我國海洋劃分的依據(jù)
中國有四大海域,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渤海在過去又被稱為滄海,,平均水深是25米,黃海因河流帶有大量泥沙導致水質(zhì)呈黃色而得名,,平均水深44米,,東海平均水深有349米,水產(chǎn)資源豐富,,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也是中國最大的外海。
我國有四大海域,,它們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被稱為“中國的鄰海”,,是中國的近海,。它們連成一片,自北向南分布,,橫跨溫帶,、亞熱帶、熱帶等地區(qū),,看上去氣勢磅礴,。
渤海過去叫做滄海,,也被稱為北海,它的平均水深是二十五米,,尤其沿岸的水十分的淺,。黃海平均水深為四十四米,因為河流帶來了許多泥沙使得海水呈黃色,,所以叫黃海,,是非常不錯的自然景觀。
東海位于黃海的南邊,,平均水深有三百四十九米,,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產(chǎn)有大黃魚,、小黃魚,、刀魚等,水產(chǎn)資源較為豐富,。南海平均水深一千二百一十二米,,是中國最大的外海,大概有三百五十萬平方千米,。
6. 海洋劃分為幾個區(qū)域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海域的劃分從內(nèi)海開始向外延伸依次是領海、 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大陸架、公海,。
1
領海
領海,,是指沿海國主權管轄下的與其海岸或內(nèi)水相鄰接的一定范圍的海域。從?;€量 起 12 海里的水域是我國的領海,,它和陸地領土一樣都是我國的領土。
對于領海,,沿岸國可制訂法律規(guī)章加以管理并運用其資源,。外國船舶在領海有“無害通 過”權,就是一個船只在不損害沿海國國家和平以及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通過,。但是對 于軍事船只來說,只有在沿海國的許可下,,才可以通過,。
我國有四大領海,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2
內(nèi)海
內(nèi)海指的就是四周被大陸或島嶼、群島所包圍,,但是有狹窄水道或海峽與大洋相通的海 域,,我國的渤海就是內(nèi)海。內(nèi)海屬于一個國家的領土,,內(nèi)海之內(nèi)沿岸國有權制訂法律規(guī)章加 以管理,,而他國船舶無通行之權利。
領?;€:內(nèi)海和領海的分界線叫領?;€,,通常是沿海國的大潮低潮線,。低潮線是指 海水在海岸上退落的最低界線。
3
毗連區(qū)
又稱“連接區(qū)”,、“特別區(qū)”,,它是指在領海基線以外 24 海里到領海之間的海域,。毗 連區(qū)是由沿海國加以特殊管制的區(qū)域,,并不享有主權,只有某些特殊的管制權,,比如進行反 走私,、反偷渡等涉及到海關、財政,、移民等違法行為,。大家注意,沿海國對毗連區(qū)的管制只 包括領土和領海,,不包括毗連區(qū)上空,。毗連區(qū)既不屬于國家領水的一部分,也不屬于公海領域,。
4
專屬經(jīng)濟區(qū)
又稱經(jīng)濟海域,,是指國際公法中為解決國家或地區(qū)之間的因領海爭端而提出的一個區(qū)域 概念。專屬經(jīng)濟區(qū)是指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一個區(qū)域,,專屬經(jīng)濟區(qū)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 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370.4 公里),除去離另一個國家更近的點,。
在這一區(qū)域范圍內(nèi)沿海國對其自然資源享有主權權利和其他管轄權,,而其他國家也享有 航行、飛行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應適當顧及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與這些自由有關的符 合國際法的其它用途,,比如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等,。沿海國在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還享有對漁業(yè)的 專屬管轄權,,外國漁船非經(jīng)許可不能在此區(qū)域內(nèi)捕魚。
7. 海洋主權劃分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guī)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圍擴展到大陸邊緣的海底區(qū)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起,,到大陸邊緣外界不到200海里,,陸架寬度可擴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陸邊緣超過200海里,,則最多可擴展到350海里,。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及《公約》締約國會議的有關決定,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向聯(lián)合國秘書長提交了關于確定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這次提交的文件涉及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方保留今后在其他海域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信息資料的權利,。8. 我國海洋的分界線
黃海和東海以中國長江口北岸啟東嘴與濟州島西南角連線為界。黃海是中國與韓國之間圍繞的邊緣海,,是一個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閉海域,。它在西北以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連線為界,與渤海相接,;南以中國長江口北岸啟東嘴與濟州島西南角連線為界,,與東海相連。黃海平均水深90米,,(另一說為44米 )海底比較平坦,,大部分水深60米以上。
9. 海洋主權范圍
答:這里說的陸地,,應是大海邊上的海岸陸地,。其海洋權是12海里。
1,、首先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陸地,應是臨海岸邊上的陸地,,其實就是海岸,。對海洋的領海權是12海里。在12海里之外,就是公海了,。每一個國家對海洋的公海不具備主權,,只有使用權,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對公海都可以去航船,,去撲魚等。但不能在臨近某一個國家的12海里處的公海進行軍演,,不能隨便駐軍和搞軍事設施,。簡單說,任何一個國家的臨海陸地,,對海洋都有12海里的領海權,。12海里之外便是公海了。
2,、綜上所述,,一個臨近海洋國家的海岸陸地,都有對近海12海里的領海權,。12海里之外就是公海了,。
10. 中國海洋劃分原則
你好,,東海是按照國際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的劃分方式進行劃分的,。根據(jù)公約,東海被劃分為中線以內(nèi)海域和中線以外海域兩部分,。
中線以內(nèi)海域是指沿海國家在其領海和專屬經(jīng)濟區(qū)范圍內(nèi)的海域,。東海沿岸國家中,中國和日本都宣稱擁有中線以內(nèi)的海域主權,。
中線以外海域是指中線以外,、但距離沿岸國家不超過200海里范圍內(nèi)的海域。根據(jù)國際法,,這部分海域?qū)儆趪H公海,,所有國家都享有航行、飛越,、科學研究和漁業(yè)等自由,。
此外,由于東海涉及的爭議問題較多,,包括領土爭端,、海洋劃界爭議等,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東海的劃分和管理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和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