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面積最小的是
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約相當于太平洋面積的1/14,。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處達5,449米,是北冰洋最深點。 中國的四個海中最小的當然是渤海了,。
2. 世界最小面積的海洋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淺且最冷的海洋,,平均深度約1225m,,面積約1.4×107km2,約占世界總海洋面積的4.1%,,位于北極地區(qū),,被周圍的水域、島嶼,、歐亞大陸和北美所包圍,。
3. 面積最小的海域
我國最大的海為南海,南海的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約等于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
南海是我國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西面是中南半島,,東面是菲律賓群島。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南海東北部經(jīng)臺灣海峽和東海與太平洋相通,南部經(jīng)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安達曼海,、印度洋相通,東部經(jīng)巴士海峽通蘇祿海,。南海地處熱帶,,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面上,。這些島碓總稱南海諸島,,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黃巖島。東沙群島有著豐富的水產(chǎn),,如海龜,、墨魚和海參等。西沙群島是一個鳥兒的世界,,島上堆積著厚厚的一層鳥糞,,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島和其他群島不同,,還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島是南海中面積最大、島碓最多的群島,,屬海南省管轄,;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國領土的最南端,。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chǎn)資源。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
從東海向西南看,越過水流湍急的臺灣海峽,,就進入晶瑩碧透的南海,。南海北接我國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是我國一個最大最深的海洋。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南海是一個四通八達的海洋,。南海不像渤海、黃海那樣為陸地所環(huán)抱,,它比東海更開闊,,有許多海峽聯(lián)系著周圍的汪洋大海,海水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
4. 哪個海洋最小
最小的洋是:北冰洋(1500萬平方公里)最小的海是:馬爾馬拉海(1.1萬平方公里)注:五大洋中太平洋(16624.1萬平方公里)、大西洋(7676.2萬平方公里),、印度洋(7411.8萬平方公里),、南冰洋(7700萬平方公里)。另死海是湖泊,,不是海,。除了馬爾馬拉海外,面積比較小的還包括亞速海(3.8萬平方公里),、渤海(7.7萬平方公里)等,。
5. 世界上海洋面積最小的是什么洋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淺和最冷的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被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環(huán)抱著,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 與大西洋相連,,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個,,面積僅為1500 萬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 之一,。它的深度為1097 米,,最深為5499 米。古希臘曾把它叫做“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 650 年,荷蘭探險家W.巴倫支,,把它劃為獨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 年,,英國倫敦地理學 會命名,,經(jīng)漢文翻譯為北冰洋。洋名Arctic 源于希臘語,,意指正對著大熊星座的海洋,。 面積:1310 萬平方千米,約相當于太平洋面積的 1/14,。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 4.1%,, 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 位置: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為三洲所環(huán)抱,。 范圍:北冰洋被陸地包圍,,近于半封閉。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和巴芬灣同大西洋連接,, 并以狹窄的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在亞洲與北美洲之間有白令海峽通太平洋,,在歐洲與北美 洲之間以冰島-法羅海檻和威維亞湯姆遜海嶺與大西洋分界,,有丹麥海峽及北美洲東北部的 史密斯海峽與大西洋相通。 深度:平均深度約1200 米,,南森海盆最深處達5449 米,,是北冰洋最深點。 地理分 區(qū):根據(jù)自然地理特點,,北冰洋分為北極海區(qū)和北歐海區(qū)兩部分,。
6. 四大海洋面積最小的海
領海可達1500平方公里(12海里,,22公里,,半徑平方乘以3.14),,專屬經(jīng)濟區(qū)43萬平方公里。
概念: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指聯(lián)合國曾召開的三次海洋法會議,,以及1982年第三次會議所決議的海洋法公約(LOS),。
在中文語境中,“海洋法公約”一般是指1982年的決議條文,。此公約對內(nèi)水,、領海、臨接海域,、大陸架,、專屬經(jīng)濟區(qū)(亦稱“排他性經(jīng)濟海域”簡稱:EEZ)、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
意義:對當前全球各處的領海主權(quán)爭端,、海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
內(nèi)容:該“公約”共分17部分,,連同9個附件共有446條。主要內(nèi)容包括:領海,、毗鄰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大陸架,、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群島國、島嶼制度,、閉?;虬腴]海、內(nèi)陸國出入海洋的權(quán)益和過境自由,、國際海底以及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huán)境保護與安全、海洋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轉(zhuǎn)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