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海洋瀕危物種
中國有儒艮。屬于易危物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儒艮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葉水平位,,后緣中央有一缺刻;漿狀的鰭肢無指甲,;前頜骨顯著擴大并急劇下彎,,下頜骨聯(lián)合部相應地延長并急劇下彎。
它喜水質(zhì)良好并有豐沛水生植物的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其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沿岸和島嶼水域,。
2. 中國海洋瀕危物種
海洋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斑鱉,,山瑞鱉,黿
斑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shù)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只,,其中蘇州動物園1只,、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漢湖1只 ,。分布于亞洲,。中國分布于長江下游及太湖周圍。
山瑞鱉: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也是一級保護動物,,按理說,野外找到體型如此大的山瑞鱉
黿是鱉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到60厘米左右,。黿的頭部小,吻突圓短,,鼻孔位于吻端,,眼小,頭背寬平光滑,。
屬于海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還有:儒艮,,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庫氏硨磲,鸚鵡螺,,紅珊瑚,。
3. 我國海洋瀕危物種排名
1、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jù)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圍內(nèi)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shù)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jīng)歷11-35年成長期,。世界12種瀕臨滅絕動物 1.別名白暨、白鰭豚,,屬于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于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2、奧里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3、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圍內(nèi)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shù)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jīng)歷11-35年成長期,。
4、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nèi)瑞拉境內(nèi)。
4. 海洋瀕危物種統(tǒng)計圖
鯊魚,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魚類,。鯊魚早在恐龍出現(xiàn)前三億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
帶魚,屬于脊索動物門下脊椎動物亞門中的硬骨魚綱鱸形目帶魚科。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并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chǎn),。
石斑,棲息于沿海岸巖礁,、起伏而又多石礫的海區(qū)、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魚礁等水域,。石斑魚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魚類,它靠著靈敏的視覺和感光,、感色的分辯能力,往往兇猛地掠食魚、蝦,、蟹,、章魚、甚至藤壺等海洋生物,特別喜食鮮活動物,。屬于瀕危名貴物種,。
5. 我國瀕臨的海洋
南海,為南中國海(地理水域),、中國南海(中國領海)的簡稱,,位于中國大陸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 ,,九段線內(nèi)海域為中國領海,該海域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領??偯娣e約210萬平方公里,為中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qū),,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6. 瀕危的海洋物種
1,、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由于棲息的范圍狹小,并且習慣暖水區(qū),,漁民在捕撈的時候很容易將其困入網(wǎng)中,,加上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惡意的捕殺,成為了加灣鼠海豚面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2,、儒艮
儒艮有著“美人魚”的稱號,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地區(qū),。儒艮的行動非常遲緩,而且對于水質(zhì)的要求很高,,還容易患肺炎和皮膚病等問題,,加上人類的捕殺,導致儒艮逐漸成為了瀕危生物,。
3,、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棲息的深度不一,喜歡成群活動,。由于過度的捕撈問題,,藍鰭金槍魚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護對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會滅絕,。
4、藍鯨
藍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進食量就能達到4噸以上,,其體重最重能夠達到200多噸。由于上世紀頻繁遭到獵殺,,導致藍鯨成為了瀕危物種,,截止目前,藍鯨在全世界的數(shù)量不到50頭,。
5,、玳瑁
玳瑁屬于海龜,其體型比較的龐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額還分布有鱗片,由于過度的捕撈使得玳瑁成為了瀕危海洋動物,,在中國的海域之內(nèi)幾乎是見不到這種海龜?shù)摹?/p>
6、新西蘭海獅
新西蘭海獅主要分布在新西蘭的南極群島,,由于生存的環(huán)境以及捕殺問題,,升級成為了瀕危物種,并且被收錄到了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之中,。
7,、黃唇魚
黃唇魚是僅存在于國內(nèi)的魚種,長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瀕危海洋動物之中,,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8,、麋角珊瑚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屬于罕見生物,很難在其他海域見到了,,目前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9、革龜
革龜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烏龜,,其體重最重能夠達到900公斤以上,,據(jù)稱在1億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珍稀海洋動物,被列入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
10,、淡水蘇眉魚
淡水蘇眉魚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紅海等海域,,這種魚類非常特殊,,出生時為雌性,在9歲左右就會轉(zhuǎn)變成為雄性,,如今淡水蘇眉魚已經(jīng)比較的罕見的,,屬于珍稀生物。
7. 我國瀕危海洋生物
答案:
是瀕危物種,。
原因:
海神后海鰲蝦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生長緩慢,繁殖率低,,同時受到過度捕撈和生境破壞的影響,,數(shù)量急劇減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內(nèi)容延伸:
海神后海鰲蝦是一種重要的海洋生態(tài)資源,,對于維護海洋生態(tài)平衡和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海神后海鰲蝦的保護和管理,,減少過度捕撈和生境破壞的影響,促進其種群的恢復和增長,。
操作類問題:
如果想要保護海神后海鰲蝦,,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1.加強監(jiān)管和管理,,制定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海神后海鰲蝦的保護和管理。
2.減少過度捕撈,,限制捕撈數(shù)量和捕撈時間,,控制捕撈工具的使用。
3.保護生境,,減少污染和破壞,,維護海洋生態(tài)平衡。
4.加強科學研究,,了解海神后海鰲蝦的生態(tài)習性和繁殖規(guī)律,,為其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8. 中國海洋的瀕危魚類
是的,。江團是保護動物,2007年江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同年12月12日江團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jīng)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9. 我國海洋瀕危物種有多少種
濕地鳥類
我國濕地鳥類資源豐富,據(jù)濕地調(diào)查統(tǒng)計,我國共有濕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主要由鶴類,、鷺類、雁鴨類 ,、鸻鷸類,、鷗類、鸛類等組成,,此外尚有少量猛禽和鳴禽,,其中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濕地鳥類共10目18科5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12種,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共44種,。 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nèi)就有31種,占54%,;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濕地有50種,占30%,;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記錄到9種,占60%,;此外,,還有許多屬于跨國遷徙的鳥類。
濕地鳥類是濕地野生動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類群,。根據(jù)居留型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我國北方的寒溫帶和溫帶以夏候鳥和旅鳥占優(yōu)勢,南方的亞熱帶和熱帶,,以冬候鳥和留鳥為主,。很多遷徙鳥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濕地魚類
我國大部分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海岸濕地,水溫適中,,光照條件好,,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因此魚類種類多,,經(jīng)濟價值高,。我國魚類約有3000種,其中濕地中魚類有1000余種,,占全國魚類種類1/3,。濕地魚類由內(nèi)陸濕地魚類、近海海洋魚類,、河口半咸水魚和過河口洄游性魚類構(gòu)成(國家林業(yè)局,,2001)。
內(nèi)陸濕地魚類種類多,,有13目38科約770種(包括亞種,,下同)。其中北方區(qū)以鮭科,、茴魚科,、狗魚科、江鱈科等耐寒性較強的魚類為主,, 此外還有一些鯉科,、鰍科和刺魚科的種類;西北高原區(qū),生活著適應高原急流,、耐旱耐鹽的鰍科及青海湖的裸魚,;江漢平原區(qū)的鯉魚類特別豐富,是我國淡水漁業(yè)中心;華南區(qū)和西南區(qū)均以鯉科,、鰍科和鲇科種類為主,。沼澤濕地是多種魚類產(chǎn)卵和繁殖場所,如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是冷水性魚(如鰉魚,、大馬哈魚,、鱘魚)的繁殖地。
近海海洋魚類劃分3個區(qū),。黃,、渤海區(qū)生活有魚類250多種,著名種類有小黃花魚,、鱈魚,、太平洋鯡等;東海區(qū)是我國主要淺海魚場區(qū),,生活有700多種魚類,,主要大種類有帶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鯧,、鰳、真鯛,、海鰻等,;南海區(qū)生活有魚類800種,經(jīng)濟魚類主要有鯛,、藍圓鲹,、沙丁魚、金錢魚,、金槍魚,、鰹魚、旗魚,、鯊魚等,。
河口半咸水魚類共有60種,過河口洄游性魚類20-30種,。
濕地兩棲類
兩棲動物是脊椎動物中從水到陸的過渡類型,,它們除成體結(jié)構(gòu)尚不完全適應陸地生活,需要經(jīng)常返回水中保持體表濕潤外,,繁殖時期必須將卵產(chǎn)在水中,,孵出的幼動物還必須在水內(nèi)生活;有的種類甚至終生在水內(nèi)生活,,所以兩棲動物全部歸入濕地動物,。據(jù)統(tǒng)計,我國兩棲動物共有3目11科45屬300種,。從動物區(qū)劃來看,,東洋界成分占優(yōu)勢,古北界成分次之,,廣布種較少,。國家重點保護種類有2目3科7種。主要分布于秦嶺,、淮河以南,,其中西南地區(qū)種類最多。兩棲類中無足目僅有版納魚螈1種,,生活于云南西雙版納地區(qū)濕地;有尾目大多是水棲濕地種,,如大鯢,、貴州疣螈、東方蠑螈等;無尾目數(shù)量較多,、分布甚廣,。
濕地爬行類
爬行動物是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真正陸生動物,,但其中有一部分種類生活在半水半陸的濕地區(qū),是典型濕地種,。但其中一部分次生地回到水中生活(海水或淡水),,一部分則經(jīng)常在水域中或其附近生活。在我國已知412種爬行動物中,,有3目13科49屬122種應屬于濕地野生動物,。從動物區(qū)劃來看,東洋界成分仍占明顯優(yōu)勢,,其中龜鱉目除陸龜科外,、蛇亞目游蛇科的部分種類都分布于我國南部,屬東洋界成分,。古北界成分集中于蜥蜴目鬣蜥科的一些種類,。廣布種不多,常見的有烏龜,、鱉,、赤鏈蛇、蝮蛇等,。國家重點保護種類有3目6科12種,。
濕地獸類
我國濕地獸類有31種,隸屬于7目12科,,約占我國獸類總種數(shù)的6.2%,。國家重點保護種類有5目9科23種。與濕地兩棲類和爬行類不同,,濕地獸類的廣布種成分較多,。生活在水中或經(jīng)常活動在河湖濕地岸邊,;如白暨豚,、江豚 、水獺,、水貂等,;適合潮濕多水生活條件,如麋鹿,、大麝鼩,、田鼠等;經(jīng)常出沒濕地獸類,,如川西北沼澤的獾,、藏原羚,三江平原濕地的狼,、黑熊,、狍等,。
無脊椎動物甲殼類
無脊椎動物甲殼類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全世界共有7500多種,,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動物類群,大部分種類為海產(chǎn),,淡水種類不多,。甲殼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生態(tài)類型多樣,。按生態(tài)習性大體可分為浮游甲殼類和底棲甲殼類兩大類,,前者一般個體小,營浮游生活,,后者常營底棲生活,。分布在中國海域的甲殼類動物中,現(xiàn)已知的蟹類有600余種,,蝦類有300余種,,磷蝦42種。甲殼類大部分為海產(chǎn)種,,淡水的種類雖少,,但分布很廣。
10. 我國海洋瀕危物種有哪些
10,、蟒蛇:蟒蛇是世界上體型最大蛇,,蟒蛇的長度可達4-10米,重量最重可達400斤,,巨型蟒蛇可以輕易的殺死人類,,但是并不是用毒液,而是迅速咬住后用身體纏繞致死,,并壓扁成長條形,,整個吞食下。
9,、鋸鱗蝰:鋸鱗蝰體型遠小于蟒蛇,,但是它致命性卻遠高于蟒蛇,可能是蝰蛇科中毒性最強的毒蛇,,人被咬傷經(jīng)常致死,。目前為止,在紀錄中鋸鱗蝰咬人事件有高達20%的致命率,,每年有超過2000人死于鋸鱗蝰的劇毒,。
8、響尾蛇:響尾蛇的致命性差不多是鋸鱗蝰的兩倍,,因此,,六成被響尾蛇的咬到的人不會死亡。當遇到敵人或急劇活動時,,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huán),,每秒鐘可擺動40-60次,能長時間發(fā)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故稱為響尾蛇,。
7,、死亡蛇:死亡蛇是澳洲本土的特有種,也是在眾多蛇類之中毒性最強的蛇種之一,。死亡蛇是偽裝高手,,憑著它幼條式的斑紋,它可以隱藏于草地及寬葉之間,,而不被察覺,。,然后用尾巴誘捕當做誘餌,,誘捕鳥類作為食物,,死亡蛇由于不會發(fā)出警告,造成了很多人誤入了死亡蛇的覓食范圍而中毒,。
6,、網(wǎng)紋蟒:網(wǎng)紋蟒,纏繞力非常強大,,體型細長,,是世界最長的蟒類。雖然身體細長,,卻是很強力的掠食者,。歷史上有人類被絞殺且被吞噬的紀錄,然而目前野生網(wǎng)紋蟒瀕臨滅絕,。
5,、虎蛇:虎蛇為常見種類,澳大利亞南方地區(qū)的沼澤地數(shù)量極多,?;⑸吖粜詮姡瑒《疽?,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虎蛇以毒素殺死獵物,,也會向侵略者施展凌厲的咬擊,,有令人類致命的能力,,虎蛇毒液足夠殺死40名成年人。
4,、海蛇:海蛇一般出現(xiàn)在海洋中,,在水下能夠通過皮膚進行呼吸,海蛇毒液足夠一次性殺死50名成年人,,被海蛇咬到后1,、2個小時內(nèi)并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但隨后會造成心臟,、腎臟的衰竭,。
3、黑曼巴蛇:黑曼巴蛇屬于前溝牙毒蛇,,毒液為神經(jīng)性毒,,毒性極強。棲息于開闊的灌木叢及草原等較為干旱的地帶,,是攻擊速度最快的蛇,。當距離它20米內(nèi)的被鎖定的獵物幾乎宣告了死亡。
2,、細鱗太攀蛇:細鱗太攀蛇,,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只老鼠,,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細鱗太攀蛇生性害羞,,當防御時,,身體會離開地面。
1,、眼鏡王蛇:眼鏡王蛇,,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zhuǎn)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每年大概有上萬的人死于眼鏡王蛇的攻擊之下,,眼鏡王蛇的毒性雖然沒有細鱗太攀蛇強,但是每次攻擊都會注入大量的毒液,,因此,,被眼鏡王蛇攻擊后的致死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