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氣象觀測站
氣象海洋觀測是通過記錄、分析海洋氣象、水文數(shù)據(jù)為海洋運輸,、漁業(yè),、海洋資源開發(fā)甚至海軍提供氣象保障。這個專業(yè)就業(yè)前景還是不錯的,,但是會比較辛苦,,如果選擇這個專業(yè)要有心里準備
2. 海洋監(jiān)測預報中心
海氣通是一款擁有臺風、潮汐,、海浪預報功能的海洋預報app,。
海氣通的主要功能有:
1、臺風預報:應用具備臺風預報功能,,讓你能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臺風動向,,一鍵了解最新臺風路徑,讓你能做好及時防范臺風的準備,。
2,、潮汐預報:應用支持金沙灘、第一海水漁場等多個海域的潮汐預報,,并且擁有浪高,、潮汐時間、持續(xù)時間等有詳細的數(shù)據(jù)支持,。
3,、預警報:應用支持海洋惡劣天氣預警報功能,當近期有風暴潮,、海浪,、海冰等自然災害情況方發(fā)生時,應用會做出相應提醒,。
4,、各類雷達圖:應用還包含有天氣圖、衛(wèi)星云圖、雷達圖等豐富的云圖資源,,讓你全方位的分析近期天氣發(fā)展情況,。
3. 海洋氣象中心
氣候變化小,,一年之中,,一日之中都如此,大海邊的氣候就如此,,四川是崇山圍繞的“海洋”,。
我國許多海濱城市也不能和四川相比。大連,、天津,、青島就不用說了,冬天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寒冷的北風完全控制了這些城市,,冬天的寒和夏天的熱構成強烈的對比,。就連上海也不例外,冬季,,從北方來的寒潮頻頻光顧這個城市,,據(jù)說上海有幾次氣溫驟降的記錄,那是1908年4月24-26日,。24日午后,,氣溫曾高達31.6℃,已是暑熱的天氣,,但是從北方吹來的冷空氣一到,,氣溫立刻開始下降,到了第二天清晨,,氣溫竟然降到7.7℃,,平均每小時降低2℃,一日氣溫變化達23.9℃,。這樣的氣溫變化,,四川盆地從未有過。4. 海洋氣象臺
舟山漁場
今天,、明天,、后天東北風6-7級陣風8級,浪高:2米,。15日偏東風6級陣風7-8級,,浪高:2米。16日偏東風6-7級陣風8級,,浪高:2-3米,。17日偏東風5-6級陣風7級,,浪高:1-2米。18日東北風6-7級陣風8級,,浪高:2米。
舟外漁場
今天,、明天東北風6-7級陣風8級,,浪高:2米。后天東北到東風6級陣風7-8級,,浪高:2米,。15日偏東風6級陣風7-8級,浪高:2米,。16日東南風5-6級陣風7級,,浪高:2米。17日東南風5-6級陣風7級,,浪高:1-2米,。18日東南風6-7級陣風8級,浪高:2米,。
舟山市海洋氣象臺
2016年09月12日15時發(fā)布
(舟山漁場只有兩個地方的風力預報,,網(wǎng)絡資料僅供參考。)
5. 海洋觀測網(wǎng)
國家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創(chuàng)建于1959 年,,是國家海洋局直屬的國家級業(yè)務中心,肩負我國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海域使用動態(tài)監(jiān)視監(jiān)測兩個監(jiān)測體系的業(yè)務組織與管理,。
6. 海洋氣象觀測站有哪些
奧長達斯站
1904年2月24日,阿根廷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南極科考站——奧長達斯站,。該站位于南奧尼克群島蘇里島的斯科舍灣,。四年之后,澳大利亞探險家埃奇沃思大衛(wèi),,在南極建立了第一個人類營地——埃奇沃思大衛(wèi)營,。
在此后的多年,人類對于南極營地的建設陷入停滯,。但是,,這兩顆星星之火卻在三十多年后逐漸燃燒起來……
主權爭奪(1908~1941)
1908~1941年,隨著機械化交通工具的廣泛應用,,人類對南極的探索逐漸走進了機械時代,。早前參與南極探險工作的七個國家: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智利、阿根廷,、挪威等國先后對南極大陸的特定區(qū)域提出主權要求,,面積約占南極大陸總面積的83%。
英國和智利,、阿根廷三國所宣稱的南極主權土地甚至有大量重合,,在南極地區(qū)利益分配的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新的矛盾點。
第一次高潮(1941~1957)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為了搶奪在南極的權益,,英國于1943年秘密進行了“塔巴林”南極探索行動。作為回應,,在1947年智利也開啟了該國的第一次南極探險活動,,同年,阿根廷,、智利,、英國三國在都宣稱自己擁有主權的南極半島上,相繼建立了三座觀測站,,作為各自國家搶奪南極利益的關鍵點,。
此后,以英國為代表的非南美國家,,同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在南極利益問題上劍拔弩張。1952年,,英國極地科考人員在乘坐船只試圖恢復自己在霍普灣的基地時,,甚至遭到了阿根廷軍人的武力驅趕。
三國的爭執(zhí)也刺激了世界各國的神經(jīng),,引起了在南極建立觀測站的高潮,。澳大利亞于1954年建立了Mawson站,法國于1956建成了Dumont d'Urville站,。同年,,美國和蘇聯(lián)兩個超級大國也分別開啟了兩個觀測站的建造項目,并在1956年末建造了McMurdo站和蘇聯(lián)的米爾尼站,。
根據(jù)統(tǒng)計,,截止1957年第三個國際極地年前,南極共有18個各類觀測站,,屬于阿根廷,、智利、英國三國占比超過72%,。
《南極條約》時代(1957~1983)
由于在早前發(fā)現(xiàn)與探索時期的缺位,,美國在南極的“主權宣誓”缺乏合理的理由,。而南極爭端的日益白熱化,更讓身處美蘇冷戰(zhàn)格局下的美國深感無力應對,。
因此,,借著1957-1958第三個國際極地年期間,與南極有關的12個國家在南極事務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1958年初,,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致函其他11國政府,邀請他們派代表到華盛頓共同商討南極問題,。
當年底,經(jīng)過12國代表60多輪的談判,,12個國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