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博士生論壇
我國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多公里,。
我國與14個國家接壤,,是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和鄰國最多的國家。
從1960年中國和緬甸簽訂新中國首個邊境協(xié)議開始,“雄雞”的輪廓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里,,逐漸清晰。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簡稱邊海司)司長鄧中華4月初做客人民網(wǎng)“強國論壇”時透露,,中國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劃定并勘定了邊界,,解決了90%的定界問題。
2. 中國邊界海洋研究院
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chǎn)研究所
3山東省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4青島市機械研究所
5青島橡膠工業(yè)研究所
6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8青島市能源研究所
9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
10青島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研究所
11青島市藥物科學研究所
12青島大學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13青島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
14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藥物與食品研究所 青島合成材料研究所
3. 邊界與海洋研究是c刊嗎
主要負責本市海域動態(tài)監(jiān)視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負責本市海域海島使用,、海底電纜管道鋪設、海洋設施建造,、海底工程,、海洋傾廢和其他海洋開發(fā)活動的日常監(jiān)督管理,參與開展本市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和擬定,,參與海岸線修測和沿海省際,、區(qū)(縣)際間海域勘界,參與海洋政策,、法規(guī),、規(guī)劃和有關標準制定等工作。
《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規(guī)劃》指出“十三五”是上?;窘ǔ伞八膫€中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化影響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關鍵時期,,上海事業(yè)要圍繞全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大局,堅持以改革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努力在新起點上取得新突破,。提出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與國家海洋強國戰(zhàn)略和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適應的海洋經(jīng)濟發(fā)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環(huán)境友好、海洋安全保障有力,、海洋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海洋管理先進的海洋事業(yè)體系。(滬府辦發(fā)[2018]1號,,2018年1月2日印發(fā))海洋事務中心希望抓住海洋發(fā)展的大好機遇,,引進優(yōu)秀人才,一同守護國家的藍色海洋,。
4. 邊界與海洋研究期刊
全稱:邊界與海洋事務司,,主要職責是:擬訂陸地、海洋邊界相關外交政策,,指導協(xié)調海洋對外工作,;承擔與鄰國陸地邊界劃界、勘界和聯(lián)合檢查等管理工作,;處理有關邊界涉外事務及領土,、地圖、地名等涉外案件,;承擔海洋劃界,、共同開發(fā)等相關外交談判工作。
5. 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
四大海洋的平均深度是133米,,這個是全球海洋大陸架的平均深度,。印度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平均水深3840米,,僅次于太平洋,,其最深處在阿米蘭特群島西側的阿米蘭特海溝底部,深達9074米,。海水體積總計29195萬立方公里,。南冰洋的海洋深度在4到5公里,南極洲大陸架很窄,,最寬只有258公里,,而且深有400到800米深。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太平洋平均水深3940米,海水體積72370萬立方公里,。北冰洋平均水深1296米,,海水體積1698萬立方公里。擴展資料: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縱貫,,北部為恒河水下沖積錐所掩蓋的斯里蘭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亞海盆北部與深海溝相接,東南部被海嶺,、海丘和海臺分割,,海底地貌復雜。印度洋大陸隆有的是濁流或大陸坡滑動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質堆積于深海平原邊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陸’的一部分分異沉降而成。
6.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
1 合肥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國科技大學
2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3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所
4 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lián)合)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科院沈陽金屬所
5微尺度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國科技大學
6 信息科學實驗室 依托單位:清華大學
7分子化學實驗室 依托單位:北京大學,、中科院化學所
8武漢光電實驗室 依托單位:華中科大,、武漢郵科院、武漢數(shù)理所,、中船717所
9 凝聚態(tài)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科院物理所
10海洋方面----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研究所
11航空航天方面----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人口與健康方面----重大疾病研究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13核能方面----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14新能源方面----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5先進制造方面----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
依托上海交通大學
16量子調控方面----微結構國家實驗室
依托南京大學
17蛋白質研究方面----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8軌道交通方面--------現(xiàn)代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
依托西南交通大學
19農(nóng)業(yè)方面----------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國家實驗室
依托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