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神話中的海洋生物
塞壬(Siren)又譯作西壬,,她的別名是阿刻羅伊得斯,,意即“阿刻羅俄斯的孩子們”,。是河神埃克羅厄斯的女兒,,是從他的血液中誕生的美麗妖精,。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過往的水手傾聽失神,航船觸礁沉沒,。是希臘神話中人首魚身(或鳥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魚相類)的怪物,經(jīng)常徘徊在海中礁石或船舶之間,,又被稱為海妖,。
塞壬來源自古老的希臘神話傳說,在神話中的她被塑造成一名人面魚身的海妖,,飛翔在大海上,,擁有天籟般的歌喉,常用歌聲誘惑過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觸礁沉沒,,船員則成為塞壬的腹中餐,。
塞壬一般被認為是女性。
2. 古代神話中的海洋生物是什么
海怪,,是一個名詞,。廣泛存在于神話故事,地方傳說,,網(wǎng)絡游戲,,各種動漫中的形象,也是很多古代巨型海洋生物的通稱,。更有叫海上的怪物的意思,。
"海怪"這個名稱有時候也指小判蛟(通稱鮣魚),這里所指的是一種常在西海出沒,、形如長型鰻魚的東西,。九州北部則認為這是落水而死的亡靈出于對同伴的怨恨而形成的怪物。人們多以鹽,、水之類的供養(yǎng)它,,也可以撒灰驅(qū)避。因地方不同,,也把它叫做"生口"的,。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尼斯湖水怪"
3. 中國古代海洋神話人物
1、共工怒觸不周山,。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又名共工觸山,且與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fā)生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最后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2、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后,,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jù)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
3、精衛(wèi)填海精衛(wèi)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wèi)本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4、女媧造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chuàng)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chuàng)造并構(gòu)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睹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母神。
5,、牛郎織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shù)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6,、盤古開天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4. 古代神話中的海洋生物圖片
阿喀琉斯的母親是不朽的神,,所以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朽,。忒提斯每次生育之后,無一例外都將孩子放到天火中煉,,但都以失敗告終,。
在阿喀琉斯出生后,忒提斯照樣捏著他的腳踝將他浸泡在冥河斯堤克斯(一說天火)中,,使他全身刀槍不入,,惟有腳踝被忒提斯手握著,沒有浸到冥河水,。
5. 古代的十大海洋生物
10,、巨齒鯊:這種鯊魚平均14米長、40噸重,。是地球歷史上已發(fā)現(xiàn)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之一,,最大咬合力推測為20噸,其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可以很輕松咬碎鯨魚的肋骨,。生活在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9,、滑齒龍:滑齒龍身長6-25米,體重2-150噸,,生存于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X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qū)動下四處游蕩,。
8,、龍王鯨:龍王鯨平均身長為18米,,最大可達21米,生存于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龍王鯨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被認為是現(xiàn)代鯨的祖先,目前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它的天敵可能是鯊魚類的鼠白鯊,。
7,、板足鱟:板足鱟體長大概在3米左右,擁有十分厚重的甲克猶如裝甲一般,,生活在大約四億二千萬年前,,與槳足鱟外貌相似,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部由六個體節(jié)組成,,腹面有六對附肢,最后一對呈板狀,,用來游泳。
6,、毛伊龍:毛伊龍的身長為12米,,是新西蘭水域的最大型蛇頸龍類,生存于晚白堊紀的新西蘭,,約6500萬年前,。毛伊龍是種肉食性動物,它們嘴中的銳利,、鋸齒狀牙齒可緊咬魚類或魷魚,。
5、鄧氏魚:鄧氏魚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生存于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根據(jù)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于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
4、克柔龍:克柔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體長在10米左右,,海生爬行動物的一種,是上龍的一個分支,,而上龍又是蛇頸龍一個分支,,但是與蛇頸龍不同,,克柔龍在演化過程中,頸部大幅縮短,,而身長,、體積也明顯減少,因此與蛇頸龍相比,,克柔龍運動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運動方式也就更加復雜。
3,、旋齒鯊:旋齒鯊長度一般在5-6米,,長有如旋齒的一般的下顎,生存于晚二疊世,,可惜真正完整的骨架當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
2、梅爾維爾鯨:梅氏利維坦鯨是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物種,,是在南美洲發(fā)現(xiàn)的一種中新世時期的齒鯨,。梅爾維爾鯨,據(jù)估測體長約為60英尺(約合18米),,其體型比現(xiàn)代雌性的抹香鯨還要大,。
1、巨型黃貂魚:型黃貂魚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淡水魚,,在恐龍滅絕后就出現(xiàn)了至今如今仍舊存在,。美國生物學家曾在柬埔寨湄公河中捕獲了一條長達4.27米的巨型黃貂魚,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這個大家伙竟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
6. 中國古代神話海洋生物
答案是北海巨妖。
北海巨妖是北歐神話中最著名的海洋妖怪,,擁有長達150米的身軀,,在神話故事中北海巨妖經(jīng)常掀翻過往的商船。北海巨妖有著巨大的觸角,,可以把巨艦抓入海底,,因此有人認為北海巨妖中北海巨妖的原型實際上是挪威海附近的大王烏賊。
7. 中國古代海洋神話
在中國,,古時候的人們關(guān)于海洋的傳說,,頗有些特別。在關(guān)于海龍王和蝦兵蟹將龜宰相的傳說之前,,則認為以泰山為中心,,北到恒山燕山腳下,南達揚子江入海口,,東至冀浙海濱,,這片三角形的地域稱為中州,又名中原,。環(huán)繞在中原周圍的則是海洋,,每片海洋都有一個皇帝統(tǒng)治。
在古時候人們的眼里,,海洋是一個充滿黑暗和恐怖的地方,。“?!边@個字“從水從晦”,。晦,,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晦暗,。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海之言,晦昏無所睹,?!边@里所說的“無所睹”,則表明不可知,。由此不難想象到當時人們對海洋的敬畏程度,。
面對著恐怖而兇險的海洋,古時候的人們并沒有放棄求知的欲望,,他們以豐富的想象來滿足好奇心。集中描寫海外世界山川道里,、風土人情的,,是那本著名的《山海經(jīng)》,它里面所講述的人物個個怪模怪樣,?!肮囝^國”其人“人面有翼,鳥喙”,;“長臂國”其人“手下垂至地,,捕魚海中,兩手各操一魚”,;“一臂國”其人“一臂一目一鼻孔”,;“長股國”其人“身如中人而腳過三丈,常負長臂人入海捕魚”,;“聶耳國”其人則“雙手托其耳,,懸居海水中”……內(nèi)容可謂豐富而神奇。
古時候的中國人也常用神話來寄托他們征服海洋的雄心壯志。最為人們熟知的是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它講的是管太陽升落的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有一次炎帝外出時,,女娃不慎失足于東海溺死,。她的靈魂化為一只鳥,“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它就是精衛(wèi)鳥,,為了不讓大海再奪去其他無辜的生命,精衛(wèi)就發(fā)誓將大海填平,,于是它每天“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敢于向海洋挑戰(zhàn)的第一人可能要數(shù)秦始皇了?!笆蓟蕢襞c海神戰(zhàn),,若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侯’……始皇乃令入海者賚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p>
從這里可以看出,人類始終都抱著一種矛盾的思想看待海洋,。海洋的雄渾壯闊使人類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海洋的神奇奧秘卻又讓人類產(chǎn)生了接近它的想法。
人類最初對海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從海的表面開始的,。當樹葉在水面上隨風飄蕩的時候,人們從中得到啟發(fā)造出了船,。1973年,,在一次尋找石油的鉆探中,偶然在中國浙江余姚發(fā)現(xiàn)了河姆渡古人類遺址,,從厚達2米的海生貝殼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一把小型木槳,,這向人們證實了船至少有7000年的歷史。
船能夠行駛在海上,最初人類用它在海邊巡邏,,以捕捉魚蝦,。古書《竹書紀年》有“東狩于海,獲大魚”的文字記載,。而人類駕舟遠航以探求世界的秘密,,則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人類所能考證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遠航是在公元前609年,。當時的埃及法老尼科是個求知欲極其強烈的統(tǒng)治者,他不滿足他的船隊只在地中海游弋,,他想知道地中海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就雇用了一批善于航海的腓尼基水手,租用了3艘有50把大槳的木船,,開始了他們的探索之旅,。
從此,人類一直未停止探索海洋的腳步,。就這樣,,一個地方的人的視角擴展到了海的那一邊,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大陸,,新的人群,,感受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境遇,。接下來,,他們繼續(xù)尋找,繼續(xù)過著漂流的生活,,于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成了他們的家園。直到后來,,終于發(fā)現(xiàn)海洋本是孕育生命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