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的具體因素
海水鹽度從海面到150米深度上鹽度高而均勻,,最大鹽度值一般出現在100-300米之間,深層水的鹽度分布最均勻,,鹽度值比表層水低,、比中層水高。 亞熱帶高鹽區(qū)從海面一直可延伸到800-1000米深度,。 在南北緯400-500以外的高緯區(qū),,從鹽度較低的表層水向下鹽度漸增,從1500-2000米以下鹽度幾乎不隨深度而變化,。 影響鹽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發(fā)與降水,、結冰與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渦動對流等,。
2. 影響海水鹽度分布規(guī)律
北緯60度海水鹽度較低
原因:①北半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多鋒面雨,并且西風受陸地抬升,,降水較多,。
②北半球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增溫增濕
③北半球水域面積較大,且有大量陸地淡水注入,;南半球水域面積較小,,且無陸地淡水注入。
3. 影響海水鹽度測量準確度的因素
需要經常校準,。因為鹽度計是一種精密儀器,,用于測量水中鹽度的含量,長期使用后,,有可能因為環(huán)境等因素導致測量結果偏差,,因此需要經常校準以保證準確度。在進行校準時,,需要使用標準溶液來進行比對,,根據比對結果進行調整,以達到準確測量的目的,。如果長期不進行校準,,可能會導致誤差積累,最終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鹽度計需要經常校準以確保準確性,并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4.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的具體因素是
與鹽場沒有直接關系。
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1,、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鹽度越小。2,、蒸發(fā)量:蒸發(fā)量越大,,鹽度越高。3,、淡水注入量:淡水注入量越大,,鹽度越低。所以河流入???、海冰融化區(qū)等海區(qū)的鹽度比較低。3、洋流:因為水溫高,,不但蒸發(fā)量大,,鹽的溶解度也大,鹽度也會增高,。所以同緯海區(qū)暖流的鹽度高于寒流鹽度,。
0
5. 海水鹽度主要影響因素
1、海水的鹽度和所處的溫度和降水有關,,一般溫度越高,,降水越少的海區(qū)鹽度高,反之海水鹽度低,。
2,、海水的鹽度和所處的緯度有關,一般低緯度地區(qū)海水鹽度高,,高緯度地區(qū)海水鹽度低,。
3、海水的鹽度和流經的洋流有關,,一般暖流流經地區(qū)的海水鹽度高,,寒流流經地區(qū)的海水鹽度低。
4,、海水的鹽度和距海遠近有關,,沿岸地區(qū)如果有河流注入那么海水的鹽度低。
6.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有哪些
(1)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
海洋表層水溫主要取決于太陽輻射和大洋環(huán)流兩個因素,。
①太陽輻射是海水的主要熱源,,因此緯度位置能直接影響海洋表層水溫。
②大洋環(huán)流中的寒暖流能夠促進不同地區(qū)間的水熱交換,,暖流會使流經地區(qū)水溫升高,,寒流則會使流經地區(qū)水溫降低。
此外,,大洋形狀,、極地海域結冰與融冰等也會影響海洋表層水溫。
(2)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
①降水量和蒸發(fā)量: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區(qū)海水鹽度高,,蒸發(fā)量小于降水量的海區(qū)海水鹽度低,。
②陸地河川徑流注入:陸地河川徑流能夠為沿海地區(qū)帶來大量淡水,能夠起到降低近岸海區(qū)海水鹽度的作用,,因此大江大河的入??谔幒K}度變化大。
③洋流:暖流經過的海區(qū)蒸發(fā)較強,,海水鹽度較同緯度海區(qū)高,;寒流經過的海區(qū)蒸發(fā)較弱,,海水鹽度較同緯度海區(qū)低。
④海域的封閉程度:一般而言,,海域越開放,,海域與大洋之間的水體交換越多,則海域的鹽度越接近大洋的鹽度,;相反,,若海域較為封閉,則海域與大洋之間的水體交換較少,,海域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差異較大,。
7. 簡要說明影響海水溫度鹽度分布的因素
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1、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鹽度越小,。
2、蒸發(fā)量:蒸發(fā)量越大,,鹽度越高,。
3、淡水注入量:淡水注入量越大,,鹽度越低,。所以河流入海口,、海冰融化區(qū)等海區(qū)的鹽度比較低,。3、洋流:因為水溫高,,不但蒸發(fā)量大,,鹽的溶解度也大,鹽度也會增高,。所以同緯海區(qū)暖流的鹽度高于寒流鹽度,。
8. 影響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因素
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1、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鹽度越小,。
2、蒸發(fā)量:蒸發(fā)量越大,,鹽度越高。
3,、淡水注入量:淡水注入量越大,,鹽度越低。所以河流入???、海冰融化區(qū)等海區(qū)的鹽度比較低,。3、洋流:因為水溫高,,不但蒸發(fā)量大,,鹽的溶解度也大,鹽度也會增高,。所以同緯海區(qū)暖流的鹽度高于寒流鹽度,。
9. 海水鹽度影響因素及空間分布特點
海水鹽度的垂直分布。其規(guī)律是:在北緯400到南緯500之間,,是鹽度垂直變化最大,、最復雜的地區(qū)。從海面到150米深度上鹽度高而均勻,,最大鹽度值一般出現在100—300米之間,,深層水的鹽度分布最均勻,鹽度值比表層水低,、比中層水高,。亞熱帶高鹽區(qū)從海面一直可延伸到800—1000米深度。在南北緯400—500以外的高緯區(qū),,從鹽度較低的表層水向下鹽度漸增,,從1500—2000米以下鹽度幾乎不隨深度而變化。
影響鹽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發(fā)與降水,、結冰與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渦動對流等,。
蒸發(fā)和結冰過程,,能使大洋表面鹽度增加,有利于對流混合發(fā)展,,使表層鹽度變均勻,。降水、融冰和河水流入,,都能沖淡大洋表層海水,,降低鹽度。波浪,、潮汐運動能使垂直鹽度梯度變小或消失,。海水下沉(特別是高緯區(qū)),使鹽度垂直分布變均勻,;海水上升,,使鹽度較低的海水升到表面,可減小垂直鹽度梯度,。
10.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的具體因素有哪些
世界鹽度最低的海是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位于歐洲大陸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間,其海水鹽度僅0.7 %—0.8%,遠低于世界海洋平均鹽度3.5%,成為世界海洋中鹽度最低的海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形成的時間還不長.這里在冰河時期結束時還是一片被冰山淹沒的汪洋,后來大水向北極退去,最低洼的谷地形成了現在的波羅的海,水質本來就比較好.二、波羅的海地處緯度較高地區(qū),氣溫低,海水的蒸發(fā)量小.三,、這里地處西風帶影響地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較多.其四周有許多河流注入,補充了大量的淡水.四,、大西洋和波羅的海的通道又淺又窄,阻礙了波羅的海與大西洋之間的海水交換,高鹽度的海水不易進來.
11.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的具體因素是什么
海水密度是指在給定的物理條件下海水的密度與在4℃和1個大氣壓下沒有溶進空氣的蒸餾水密度之比,又稱比重,,符號為α,。因為4℃蒸餾水的密度可取為1,所以密度與比重有相同的量值,,下面來看看海水密度變化原因是什么嗎,?
海水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海水的質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間,,它取決于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于水溫低,海水結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在大洋上層,,特別是表層,,海水密度主要取決于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情況。赤道區(qū)溫度最高,,鹽度較低,,因而表層海水密度最小,約為1.0230 g/cm,。由赤道向兩極,,密度逐漸增大。在副熱帶海域,,雖然鹽度最大,,但因溫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雖有增大,,但沒有相應地出現極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現在寒冷的極地海區(qū),,如在南極海區(qū),,密度可達1.0270g/cm以上。對于固定深度來講,,海水密度只是溫度和鹽度的函數,。因此,隨著深度的增加,,密度的水平差異與溫度和鹽度的水平分布相似,,在不斷減小,至大洋底層則已相當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