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洞 龍骨寨四面都是懸崖絕壁,,只有有寬不盈尺的棧道可通往山上。盤盤石梯,,道道險隘,,大家千萬要小心,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每當傍晚時分,,夕陽下,,上百只燕子在空中盤旋,叫成一片,,相當壯觀,是龍骨寨一道獨特的風景,。 2.龍骨寨寨門 龍骨寨從明末到民國年間,,在險峻關隘上先后建了八道寨門。重重險關,,道道寨門構成了龍骨寨的雄奇。歷經300多年的風雨,,現僅存殘垣古墻,。 3.寨頂古寺 龍骨寨山頂原有佛寺,最早建于明代,,歷經數代禪師主持,香火鼎盛,,十里八鄉(xiāng)的善男信女都來此朝圣禮佛,,尤其是每年的觀音菩薩廟會和“敬南天門”廟會熱鬧非凡。 考古發(fā)現十大震撼現場,?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早在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隨著金石學家王懿榮在購藥時無意中發(fā)現甲骨文,,就此引發(fā)轟動,,一時間刻有文字的“龍骨”身價暴漲,,并發(fā)現出土地點在河南安陽小屯。到1908年(另說1910年),,金石學家,、考古學家羅振玉經過考證,,小屯就是商代帝都殷墟所在。 從1928年至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對殷墟進行了15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后因抗戰(zhàn)爆發(fā)被迫中止,。后從1950年起,,新中國考古人員繼續(xù)發(fā)掘,,并于1959年設立安陽殷墟考古工作站。經過70多年的發(fā)覺,,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除出土了約15萬片甲骨外,,還出土了大量珍貴墓葬,、祭祀坑、車馬坑等,,殷墟中心甚至還保留了宮殿宗廟的遺址。 殷墟遺址和出土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會生活狀況,,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的文明程度和工藝水平,例如著名的司母戊大鼎,。 敦煌:歷經千年的藝術寶藏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一個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圓,在監(jiān)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號石窟甬道中的積沙時,,突然間山峰裂開,藏經洞就此被發(fā)現,。這一重大發(fā)現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fā)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希伯來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 同時,,敦煌石窟還保存著數量極為驚人的雕塑和壁畫。然而,,由于王道士的無知和當地官員的腐敗,,這批寶物先后遭到俄,、英、法,、日等國的探險家的數次豪奪,損失極為慘重,。 北京猿人:五十萬年前的人類祖先 1929年12月2日,,考古學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山洞中,,發(fā)掘出了一個完整的頭蓋骨花式,他興奮的斷定,,這便是遠古人類的遺骨,。而他的這一發(fā)現,,則為世界人類史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發(fā)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這一發(fā)現震撼了世界科學界,沉睡了50萬年的北京人化石終于被發(fā)現了,。 但令人極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發(fā)現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成為不解之謎,。化石的失蹤和化石的發(fā)現一樣,,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明定陵:震驚世界的皇陵 早在民國時期,,明定陵遭到焚毀,,陵園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未遭到嚴重破壞,。1956年,,明定陵的發(fā)掘工作正式開始,由于缺乏帝陵發(fā)掘經驗,,因而工作開展的極為緩慢,直到1957年5月,,考古工作者才真正進入了地下宮殿,。 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除萬歷帝及其兩個皇后的三具尸骨外,,還有袞服、金冠,、鳳冠等稀世之寶,。然而,由于當時并不具備處理條件,,再加上工作中的失誤,導致很多文武遭遇到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而在隨后爆發(fā)的十年事件中,,同樣有大量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其中便包括明神宗朱翊鈞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尸骨。 定陵地下宮殿曾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發(fā)現,,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地宮結構堪稱明代皇陵規(guī)制的代表,。而明定陵發(fā)掘的消息一經公布,更是直接引發(fā)了海內外無數艷羨的目光和贊嘆之聲,。 滿城漢墓:震驚世界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 1968年5月,,施工官兵發(fā)現山坡上被炸出了一個大洞,,后經層層上報經周總理批示,,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指派考古所專家和河北文物工作隊趕赴現場,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中山王劉勝的墓穴就此被發(fā)現,,金縷玉衣,、長信宮燈和錯金博山爐等罕見珍品也就此得以重見天日,。 劉勝墓發(fā)掘完成后,郭沫若又根據西漢墓葬方式認定,,在劉勝墓北側不遠處還應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員準確地找到了劉勝之妻竇綰的墓地,。兩座規(guī)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確,,先后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余件,,震驚世界。 而更令人振奮的是,,在隨葬品中還有幾樣稀世奇珍,。兩件首次發(fā)現的最完整的金縷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余片,金絲1800克,。聞名遐邇的長信宮燈,其宮女雙手執(zhí)燈的造型優(yōu)美別致,,設計也極為精巧,。此外還有一只華麗精美的錯金博山爐,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yè)和工藝美術方面的高度發(fā)展水平,。 馬王堆漢墓:兩千年前的古尸 1971年冬,湖南軍區(qū)下屬醫(yī)院在修建地下戰(zhàn)備醫(yī)院時出現塌方,,后湖南省博物館配合施工方進行挖掘,,自此拉開了馬王堆的發(fā)掘序幕。 馬王堆漢墓先后土絲織品,、帛書、帛畫,、中草藥等遺物3000余件,,還有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而長達160厘米,、僅重48克的素紗褝衣更堪稱絕世珍品,。 當然,最受世人矚目的還是那具千年不壞的古尸,。這具女尸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fā)尚在,,指、趾紋路清晰,,皮下脂肪豐富,。注射防腐劑后軟組織尚有彈性,且四肢關節(jié)略可轉動,。其胃部還殘留著138粒半的甜瓜籽。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濕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鮮尸體,,這在世界古尸記錄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馬王堆漢墓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在2016年6月,,馬王堆漢墓便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魚米之鄉(xiāng) 1973年6月,,余姚縣羅江公社為使境內地勢低洼的稻田增產,決定在河姆渡村的北隅建造一個翻水站,。當開掘水閘基坑的工程進行到地下3米時,,出現了一批罕見的黑色陶片,、建筑木構件以及大量古動物骨骼。出于高度的文物保護意識,,人們立即匯報了有關部門,。 在考古工作者試掘三個探方,,認定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文化層之后,對遺址的搶救性發(fā)掘正式開始了。經測算發(fā)現,,這部分遺址的范圍達4萬多平方米,。經過兩期的大規(guī)??脊虐l(fā)掘后認定,遺址由4個不同時期的史前文化堆積而成,,最早的一層達7000年之久,。 在這片遺址上,,出土了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藝術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較好的木構建筑遺跡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構水井,。而總量達到120噸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存更是轟動了世界學術界,。此外,,河姆渡遺址中還有大量的全國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馴養(yǎng)家豬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涂料――漆等等,。 河姆渡遺址的發(fā)現無可爭辯地證明,,7000年前的長江流域已有高度發(fā)達的文化,它為中國文明的起源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秦始皇兵馬俑:揭開兩千多年前的軍隊面紗 1974年3月,,陜西省臨潼縣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fā)現了與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頭,、人身和手,,后經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關專家的視察和批準之后,陜西省組織考古隊開始了發(fā)掘,。而隨著發(fā)掘的進行,,深埋地下的古代大軍震動了全世界,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號兵馬俑坑的工作基本結束。1976年4月,,1號坑東北側出現了2號坑,。5月,又出現3號坑和一個未完成的兵馬俑坑,。至今,,發(fā)掘兵馬俑的工作尚未結束。秦兵馬俑以大,、多、真著稱,,它們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三個叢葬坑的兵馬俑以多兵種混合編組,,組成了肅穆的大型軍陣,。據發(fā)掘的結果和鉆探測知,坑內約有8000位武士,,600匹戰(zhàn)馬,,125輛木質戰(zhàn)車,及各種青銅兵器39000余件,。在秦陵墓冢西側的一個陪葬坑內,還有2乘銅車馬,。專家們指出,,陶俑、陶馬原本都是彩俑,。1999年,,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終于得以保住兵馬俑上的色彩,,讓其以原本絢麗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世界面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曾侯乙墓:兩千年前的禮樂文化 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空軍后勤某部的一個雷達修理廠在這里為擴建營地廠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時在地下發(fā)現了膏泥和石板。次年三月,,省地縣聯合勘查古墓小組認定,,這是一座特大古墓,而這便是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墓,。 該墓面積達220平方米,木槨規(guī)模達190多平方米,,這是我國境內首次發(fā)現如此大規(guī)模的木槨墓,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了整整5倍,。該墓先后出土文物達7000余件,,包括珍貴的青銅禮器用具、罕見的古代兵器和車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簡,。 在出土文物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樂器,。它們包括編鐘,、編磬、鼓,、瑟,、琴、笙,、排簫和竹笛8種,,可謂管樂器,、弦樂器和敲擊樂器俱全,。其中最為壯觀的就是計65件、重達2500多公斤的青銅編鐘,。它規(guī)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優(yōu)美,。經試奏證明,,其和音,、復調和轉調手法的運用已相當成熟,。這就推翻了中國的七聲音節(jié)從歐洲傳來的傳統(tǒng)說法。 編鐘出土時,依大小和音高的順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鐘架上,。鐘架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歷經2400多年至今仍負重矗立,極為堅固,。整套編鐘工藝高超,堪稱中國音樂史上的曠世奇觀,。 法門寺:佛指舍利 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大量稀世珍寶,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薩等文物舉世無雙,,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發(fā)現轟動全國,。 在此過程中發(fā)現了法門寺地宮,并發(fā)現了大批稀世的寶物,。地宮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長甲字形??傞L21.12米,,高1.87米。地宮的出土文物可分為兩類,,一類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寶――佛指舍利,;另一類則是170余件為供奉舍利而奉獻的物品(紡織品不算在內)。 這批物品數量大,、等級高,,集中了一批代表當時最高工藝水的物品。其中可謂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是捧真身菩薩,。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薩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有皇帝名號的文物,。 此外,,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十幾件被標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謎。還有大量精美絕倫的紡織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紡織工藝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
上海港口有哪些,? |
2024-03-16
|
查看詳情 >> |
中國漁業(yè)捕撈船招聘(漁船招聘捕魚工) |
2024-03-16
|
查看詳情 >> |
海船證書需要多少錢(海船船員證書需要多少錢) |
2024-03-14
|
查看詳情 >> |